作者:包政
來源:包子管理學堂(ID:bosstanwx)
1
誰是管理者?
這個問題實際上到今天為止,是沒有達成共識的,管理學本身它是不是一個學科,還是受到很多人的質疑的,經濟學家非常看不起管理學家,認為真正有才華的人應該是經濟學家,而不是管理學家,那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
所以,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一流的都是什么經濟學家,二流的人沒事干了才去做管理學家,所以像我這樣的人只能當管理學家。
我為什么喜歡德魯克呢?德魯克不這么認為。他認為管理學家才是最優秀的。卡爾馬克思,也不認為那些經濟學家是最厲害的,他認為經濟學家從古典經濟學到新古典經濟學之后已經串味了。
在古典經濟學的時候,人們把它叫做經濟學,用中文翻譯過來叫經世濟民的學問,無論是經世還是濟民都是有人的,到了新古典經濟學,沒人了,那些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說到底是資源配置,有什么資源呢?有資本的資源、有土地的資源,還有人的資源。
在經濟學家那兒,人就是資源,所以我們現在很多管理學家就照著經濟學的概念取了一個非常高大上的名字,叫人力資源。德魯克說不對,人是財富,是財富創造的源泉,是資產,不是資源,是創造財富的資產。反正這個觀點現在還沒達成統一,但關鍵的問題是什么,關鍵的問題是經濟學如果把這一切都當作資源了,那么它要解決的邏輯就是資源配置。
所以新古典經濟學開始走過了漫長的一段歷史,發展過程都是強調的資源配置的經濟學。所以卡爾馬克思看完了以后,他說了,這個經濟學給它取個名字叫庸俗經濟學,庸俗在哪呢?見物不見人。
像德魯克這樣管理學家,把經濟學看完了,得一結論,說他當不了經濟學家,因為他滿眼看到的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它決定了一個組織的成敗。而現在呢,又是機構性組織型的社會,如果你看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那你怎么去救老百姓呢?叫經世濟民,做不到的,你說資源配置,那人要是不愿意呢?不就出問題了。
赫伯特西蒙也是這么認為的,他認為經濟學是可以不考慮人的因素的,個人的動機啊、個性啊、專長啊、興趣和價值觀,都可以不考慮,但管理學必須見人。因為在經濟學的領域當中,一個人和另外一個人可以簡單加總的,這公司一共有一百人,在管理學是不能簡單加總的,因為管理學強調的是個性,經濟學強調的是個體。
經濟學認為的人與人之間是沒有差別的,它強調的是共同性,每個人都是一腦袋,兩手,還有兩腳,還有五臟六腑,所以也可以簡單地把一個人跟另外一個人加總;管理學不一樣,他做任何事情、做任何決策,都必須要理解他的團隊和執行者他們的個性,他們的個性的特征以及要對個性特征進行管理,這個很重要。如果他的意識沒到,他認知有偏差,管理工作者就要去想辦法跟他溝通,然后來啟迪他的良知和良心,這個很重要。
讓每個人都能夠把自己的善意發揮出來,把他的眼光放得更遠一點,別像個體戶那樣去思考。
個體戶怎么思考呢?今天進多少白菜,進價多少錢一斤,去掉成本,應該賣多少錢才能賺多少錢;明天,明天接著來,反正今天是白菜,明天可能就是別的材料,黃瓜綠豆等,反正什么掙錢就做什么。
個體戶的管理,與對一群人的管理不一樣,對一群人的管理必須考慮到這一群人有什么樣的志向。然后要考慮這些人能不能把他們的志向調試到一個層次上,靠什么?靠啟迪他們的良知和良心,然后靠我們每一個人的思維境界的提升。用德魯克的話來講,高層領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上下員工的良心和良知進行管理。
按照王陽明的話來講,因為每個個體中都有良知和良心,這就是天地造物的時候,或者在物種進化過程中,它之所以能夠戰勝自然和環境,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有良知,而這種良知最重要的就是他愿意跟別人協同,而且按照共同的良知和良心去協同,不是欺詐,不是投機取巧。而是按照社會中的人或者說這個物種它固有的天性,就是創造價值為別人做貢獻。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管理學它一定要站在良知和良心的這樣一個高地上,也叫道德的層面上。
所以明茨伯格對管理學有一個評價,他說,管理學很像是一個道德學。對呀,你只有用這種東西去垂范、去感召,然后才有可能讓大家達成共識。如果你離開了這個良知和良心,沒有人是可以跟你,跟別人達成共識的,達成共識只能在這個層面上。
所以,赫伯特西蒙就會講,作為一個領導階層,必須是一個道義集團,否則你根本沒有辦法去統合大家的意志。
做不到的。就像一個家庭一樣,如果父母親不能站在道義上去教育孩子,那父母親的話小孩是聽不進去的,他說出來的話是沒有穿透力的,你老想著自己的私利,而不是想著如何讓子女成長起來,教育好、培養好,那你怎么去感召這些子女呢?
干企業跟在家里做父母是一樣的,管理者應該是這樣一群人,能夠站在這樣一個立場上去感召別人、去跟別人達成共識的人。
2
那誰是管理者呢?
德魯克說,毫無疑問就是那些能夠把別人組織起來、協同起來的這樣一個人,泛指什么,泛指就是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士,聽起來有點寬泛!德魯克還說,凡是在企業中思考的人,產生知識的人,都應該屬于管理者。
這個概念對我們的沖擊就非常大了,反過來,那些有經理頭銜的人,整天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只是公公關,協調協調,對吧?基本上不動腦子,都是別人跟他說去干什么,再去干什么,跑腿的,或者叫做聽差的,整天候在辦公室里聽差。
純粹老板的手腳,不應該成為管理者。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甄嬛傳》,皇上、太后或者貴妃坐在那兒,身邊有一群人,剛剛來的就叫“答應”,就是聽差的,干得稍微好一點了,對組織有忠誠感的,辦事讓組織放心的,那就叫“常在”。中國大部分企業里面這種“答應”和“常在”特別多,就是一個老板,一群助手,這些人盡管有經理頭銜,但他不是管理者,可是他們往往把自己理解為自己就是管理者,這是不對的。
管理者一定是在你的資源范圍內,在你要實現的目標和你的成果的要求下,用有限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進行思考,產生創意產生知識;然后告訴大家如何去行動,如何幫助別人在行動過程中作出選擇,而這些選擇和行動的結果又是指向整個企業是不是產生有效成果。
說了半天,你到底給舉個例子啊,到底誰是管理者呢?德魯克是不干這事的,他只告訴你,管理職能的擔當者,就是管理者。如果你是生產職能的擔當者,那你就是生產的管理者。讓人看完以后仍然一頭霧水,德魯克沒有把管理和管理者這兩個最基本的概念講清楚。
我對管理到底怎么理解的呢?
我覺得我對管理的理解和管理者理解是接近德魯克的思想的,他是我的啟蒙者,我覺得他在《卓有成效管理者》里的表達是對的,管理的職能應該指向組織的有效,而組織的有效在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的時候,一定是有這樣一群人能夠在不斷的思考形成知識創意方案,然后去引導和指導相關的部門和相關人員,然后產生行動,在行動的過程中能夠做出準確和及時的選擇,最后推進事情,不斷推進,使整個企業的經營活動有效,最終使整個組織能夠得到持續的發展,而且越來越壯大。
這樣的人并不限于我們講的經理人的頭銜。德魯克講過,例舉過一個概念,比方說業務人員就是組織的管理者,因為他面對大量的用戶或者大量的需求,不同的需求,他怎么去產生知識,怎么用這些知識產生的更多的行動方案,他必須在前端思考,然后他才能讓其他部門包括研發部門,包括制造部門去按這樣的idea,這樣一種方案去實現它。
所以,我們知道過去的銷售人員大量的是聽從于他的經理人然后去執行,說你去一趟誰那,然后去把這單子給我下去。所以,大量的業務員每天干的就四件事情,就是下個單、吃個飯、對個賬、結個款。
那不是管理者,他的頭是管理者,曾經何時,轉了,但是中國大部分企業還沒轉,基本上也都是為了要下個單,先吃個飯,所以我們很多業務員酒量很大,因為他一年365天恨不得天天喝酒,天天吃飯陪客戶,禮拜天都沒有閑著,甚至于同時會擺三桌,三個場景,這邊陪我們喝完了,下面去陪他們喝,他們喝完了還得陪他們的他們喝,哎喲,我覺得他們做生意就那么簡單粗放,兩個字,粗暴。
酒喝透了,單子就來了,所以我們說業務員是管理者,大家怎么理解的了,永遠理解不了。這邊整天喝酒陪客,說他是三陪差不多,說他是管理者,人家接受不了。
所以德魯克的書很多人看不懂,是因為這個原因,說你講的什么事兒,一跑到現實就發現不對勁,業務員也是管理者,那管理者干什么呢?
曾經何時,情況發生了改變,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呼喚炮彈,華為就提這個概念,這個時候業務員真的變成了管理者,他告訴你怎么配置資源,他告訴你什么時候給炮彈,什么時候炮彈齊發。這是我們當年在華為的時候改成這樣的。
我當時跟孫亞芳一塊到四川成都辦事處,跟他們座談以后,我就跟他們說,今后老板就是你們的求助系統,但是你們必須講清楚我們要見什么人?什么量級的人?
因為世俗就是這樣,你說你就一辦事處主任,你讓電信、移動的老板出來見你,可能嗎?人家會覺得你不自量力,用我們俗話講,這孩子不懂事,這個時候你必須要有資源,老板就是你的資源,你可以有權利呼喚老板的支撐,但是你必須把時間、地點、要做的事情都講清楚,甚至于你可以做到這樣,讓任正非這樣的大老板出場,什么時候,幾分鐘或者多少時間,講什么話,把意圖說清楚,老板就是給你打工的。
這是我們要做的,你就是一個管理者,所以,我們知道,那是1997年的時候發生的事,從此以后他的公司也多了一個概念,就是高層領導可以也必須成為各個辦事處前端將士的求助系統。
現在我們很多老板都是帶著恩惠、帶著恩賜的的意識,到各地方去巡視。就像秦始皇出游一樣,對吧?底下的人就早早的就準備好了,要跟老板匯報,有時候會想怎么匯報,天天打敗仗,因為這個原因而睡不著覺,你屢戰屢敗,你還跟老板匯報啥,換一個詞兒,叫屢敗屢戰行不行?天天為怎么寫好報告發愁,老板來了以后怎么伺候好老板?甚至于像我這樣的人跟著老板一起去,到哪個地方出游的時候,都是請的禮儀小姐,拿著鮮花到機場接我,而且下了機場以后,一旦進入市區,在幾個街區上都有橫幅標語,歡迎包政教授蒞臨指導,這不是擾民嗎,對不對啊?然后住到賓館以后還放兩大氣球,一條是歡迎老板,一條是歡迎包政教授,真是有病。
心思都不用在客戶上,而用在如何伺候老板,反正老板在這停留時間不會長,每個細節都無微不至,把老板伺候好了,至少不會留下壞印象,這是管理者嗎?你到底在管什么呢?這就是拿公司的錢來給自己臉上貼金,完全無效。
所以有些經理人壓根兒就不是什么管理者,他就是這么一個欺上瞞下,哄騙老板,壓制下屬的人,你說這些人也是管理者?所以真正的管理者,德魯克上來就告訴我們,卓有成效定義清楚了,你做不到卓有成效,你就是一處理者,你就是一個不合格的管理者,或者說是一個浪費錢財的一個人,壓根兒就沒有功效。而我們現在中國的大部分企業的大部分經理人都染上了這種習氣,這是我親身經歷過的,也看到的,也聽到了的。
所以,按德魯克的理解,業務員應該是這種角色,如何有效地使企業資源配置在客戶上,提高他們的滿意度,那才是有效的管理者。
他不僅僅是一個業務員,如果他能往這兒轉,那么這個業務員就是管理者。后來產生了一種新的組織方式,這個組織方式因為業務人員沒有這樣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去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因此,他們就設了一個經理,叫做品類經理。也就是說,在市場上設了一些品類經理,他們去研究市場競爭的情況和客戶的關系,這些人恰恰是對整個組織能否實現目標,最后形成經濟成果有極大的影響作用的,這些人在德魯克的體系當中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管理者。
![]()
Photo by Tim Gouw on Unsplash
— THE END —
本號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所發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留言聯系。
【必學線上課程】
【全面專業系統的管理服務體系】
陪伴企業成長——幫助企業持續管理能力改進
輔導/微咨詢/實踐工作坊/定制服務
為組織賦能——幫助企業管理績效提升
線上/線下課程/專題內容
詳情請咨詢:
電話:010-65101109
微信:13811377374
提升管理功底,獲得更多管理思想與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