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清流工作室
作者|王曉悅 主編|趙妍
聯系我們:
stoolpigeon@service.netease.com
本文為“關注消費金融”系列之三
原蘇寧消金更名為南銀法巴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南銀法巴”)后,業績高速增長,增資、發債一路高歌猛進,卻在近期被按下了暫停鍵。10月底,南銀法巴2025年第二期金額為19.99億元的資產支持證券計劃宣布延期發行,其重要的低息資金來源受阻。
自被南京銀行收購后,南銀法巴營收、凈利潤獲得高增長,僅2025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增長三成,凈利潤幾乎翻倍。隨著業務發展消耗資本金,南銀法巴對資金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清流工作室梳理,南銀法巴的資金來源分為股東增資和發行ABS產品,此外,為盡快回籠資金,南銀法巴更頻繁甩賣逾期期限不足半年的不良資產。隨著ABS發行受阻,高速增長的南銀法巴將如何補充資金還待觀察。
清流工作室調查發現,在業務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南銀法巴的貸款產品存在隱憂。因南銀法巴的消費貸金額大、周期長等特點,其線下消費貸產品成為貸款中介、民間放貸圍獵的“肥肉”。一些原本不符合放貸要求的借款人,通過各種手段迂回地從南銀法巴獲得了貸款,最終可能因經濟能力不及、債務糾紛等原因逾期。
資金之渴
2025年上半年,南銀法巴營業收入達27.40億元,同比增長33.75%,凈利潤為1.43億元,同比增長97.36%。前三季度,南銀法巴個人貸款余額達3383.4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81.52 億元,增幅為5.67%。
不過,隨著業務發展消耗資本金,南銀法巴2025年上半年的資本充足率繼續下降到12.09%,此前2023年及2024年的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38%和20.09%。同時,其流動性比例下降到269.56%,而在2023年及2024年其流動性比例分別為355.26 %和545.77%。這些數據顯示,南銀法巴目前對資金的需求量可能較大。
為了補充資金彈藥,南銀法巴持續發行資產證券計劃及甩賣不良資產回籠資金。
今年10月,南銀法巴2025年第二期資產證券計劃提上日程,該計劃發行19.99億元,底層資產仍然是南銀法巴的消金貸款。但公告發布不到6天,南銀法巴于10月23日宣布該計劃推遲發行,原因是“綜合考慮市場環境與實際情況 ”,并表示“另擇時機重新安排本期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 ”。
市場分析可能是監管端的窗口指導、市場端的環境變化疊加促成了此次發行的暫緩。
發行資產證券計劃是南銀法巴成本較低的資金來源,其2025年發行的首期資產計劃發行規模為19.58億元,B檔的票面利率為2.12%,A檔的票面利率低至1.96%。根據其發行說明書,該計劃底層資產的加權平均貸款年利率為12.7%,算下來利差達到10%以上。
此前2024年,南銀法巴已發行兩期資產證券計劃,發行規模分別為15.5億元及19.32億元,票面利率在2%至2.48%。
隨著發行資產證券計劃暫緩,南銀法巴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受阻。
除了發行資產支持證券補充資金,近兩年南銀法巴頻繁甩賣不良資產回籠資金。但其甩賣不良資產的逾期期限較短,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
南銀法巴2024年轉讓的1.66億元不良資產中,有48%的逾期賬齡在半年內。到了2025年,其轉讓的超過6億元不良資產,加權平均逾期時間不超過5個月,且這些借款人中超過一半有財產線索。另一筆3.89億元的不良資產,加權平均逾期時間為8個月,且借款人超過50%有財產線索,且以房產為主。
與之對比的是,南銀法巴的小額線上貸款,加權平均逾期超過一年半,才被拿出來進行不良資產轉讓。
事實上,南銀法巴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是股東的增資擴股。2024年,南銀法巴就曾以增資方式引入國際金融公司(IFC)為新的戰略股東,增資完成后,注冊資本由50億元增至52.15億元。
時間往前,2022年,南京銀行分別從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先聲再康江蘇藥業有限公司等原股東手中收購蘇寧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并將其更名為“南銀法巴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到2023年,南京銀行和法國巴黎銀行出資44億元對南銀法巴進行增資,使其注冊資本增加至50億元。
此后,南銀法巴在龐大的資本局加持下,憑借線下貸款產品“誠易貸”擠進消金行業巨頭前列。截至目前,南京銀行對南銀法巴的持股比例為64.16%,法國巴黎銀行持股29.99%,國際金融公司持股4.12%。
貸款質量隱憂
截至2025年6月末,南銀法巴存量個人消費貸款余額規模為535.17億元,個人消費貸款不良率為1.29%,與2024年持平,相比2023年微增0.06個百分點。
清流工作室調查發現,南銀法巴的貸款質量存在隱憂。由于南銀法巴的貸款額度高、利息相比多數網貸低且還款周期可達48個月,一些圍繞南銀法巴貸款的居間服務也隨之滋生。
在一份裁判文書中,一對天津的夫妻委托一家代理公司辦理貸款,成功取得南銀法巴消費金融的貸款20萬元,雙方約定貸款發放成功后,這對夫妻需要支付代理公司3%的服務費,即6000元。
盡管南銀法巴曾發布公告強調公司不與第三方進行合作,不收取任何費用。但裁判文書顯示,南銀法巴與代理公司存在聯系。代理公司工作人員與南銀法巴貸款平臺對接人員的微信聊天記錄,內容提及“貸款已經批下來了,可以辦理提款手續了”。
在社交平臺上,也存在大量中介公司的宣傳,稱可以代辦理南銀法巴的貸款。在多份裁判文書中,多位借款人是通過代理公司、居間公司獲得南銀法巴的貸款,雙方約定的服務費在3%到15%不等。在收取15%居間費的案例中,法院認為該約定的服務費標準明顯過高,且不利于金融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最終法院依據公平原則進行調整,確認服務費降為5%。
一個問題是,這些中介機構的居間費用,是否應當計入借款人貸款的綜合成本率,再考察南銀法巴的消費貸是否突破借款紅線呢?按照南銀法巴近期發布資產證券計劃的數據,其資產池的借款年利率在20%以下,加權平均利率為12.85%。如果疊加5%到15%的中介費,借款人的綜合成本率都可能突破24%紅線。
南銀法巴消費貸的另一個灰色地帶是,大量借款人從南銀法巴處獲得借款后,將借款轉借他人。
在一份裁判文書中,一位來自江蘇的原告表示,其同事需貸款進行資金周轉,請求原告為其擔保。雙方一同前往柜臺辦理貸款手續,原告獲得貸款后轉給了該同事。直到一個月后收到還款短信,原告發現自己才是該筆貸款真正的借款人,并控訴對方是“跟貸款公司合起伙來詐騙我”。
另一份裁判文書則顯示,一位原告被人以“找工作名義”騙至江蘇,對方在其手機上進行貸款操作申請套走了四十余萬元,其中有10萬元貸款是從南銀法巴獲得,其余資金則是從多家銀行獲得。
除了聲稱“被騙”,還有大量借款人是自愿轉貸,有的是為了幫助親朋好友資金周轉,有的則為了從中賺取利差。
在多份裁判文書中,借款人通常以“裝修”名義從南銀法巴處獲得貸款,貸款金額不低,往往在10到20萬元。借款人獲得南銀法巴貸款后,將款項轉借給朋友或親戚,最終在對方逾期償還后產生糾紛并訴諸法律。
這些裁判文書顯示,南銀法巴的大額消費貸可能淪為民間轉貸的重災區。征信無法通過南銀法巴審批的借款人,通過一位中間人借到了消費貸。但這類人的還款能力往往較低,最終會產生連鎖反應,當其無力償還中間人后,中間人與南銀法巴的貸款也可能逾期,最終產生不良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