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誓言“一切盡在掌握”的蘋果,終究還是把Siri的“大腦”交給了谷歌。
在生成式AI的賽道上,蘋果這次明顯慢了半拍。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為打破僵局,蘋果正計劃以每年約10億美元的代價,“租用”其老對手谷歌開發的1.2萬億參數超大規模AI模型,旨在對其備受詬病的語音助手Siri進行一次徹底的“心臟移植”。
消息一出,資本市場迅速反應,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價一度大漲3.2%。
參數,是衡量AI模型復雜度的關鍵指標。谷歌這個模型的參數量級,讓蘋果當前用于“蘋果智能”云端版本的模型(1500億參數)顯得相形見絀。
據悉,在做出這一決定前,蘋果已對包括OpenAI的ChatGPT和Anthropic的Claude在內的多家模型進行了全面測試,最終在今年早些時候將目光鎖定谷歌。 這一選擇背后,是蘋果對快速提升Siri能力的迫切需求,而這筆交易,也被外界普遍視為蘋果對其在AI賽道上“慢了半拍”的一次公開承認。
Siri的“換心”手術,谷歌扮演什么角色?
這并非一次簡單的技術采購,而是一場旨在對Siri進行“底層重構”的行動。
這項內部代號為“Glenwood”的項目,由Vision Pro負責人麥克·洛克威爾(Mike Rockwell)和軟件工程主管克雷格·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主導。其目標非常明確:借用谷歌的技術實力,為明年春季面世的新版Siri(代號“Linwood”)奠定基礎。
與將Gemini作為獨立聊天機器人嵌入蘋果系統的早期構想不同,此次合作采取了更為精密的“組件化”模式。
根據協議安排,谷歌Gemini將主要負責處理Siri的“大腦”核心功能,即負責信息整合的“總結器”(summarizer)與規劃復雜任務的“規劃器”(planner)。這兩個組件決定了Siri理解復雜指令、規劃多步任務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采取了嚴格的數據安全策略:所有AI處理都將在蘋果自建的私有云計算服務器上完成,確保用戶數據始終與谷歌的基礎設施隔離。 這種“借用能力而不共享數據”的模式,既滿足了技術需求,又維護了蘋果一貫的隱私承諾。
一場低調的“聯姻”,谷歌甘當“幕后英雄”?
與蘋果在Safari瀏覽器中將谷歌設為默認搜索的公開合作不同,這次AI合作顯得格外低調。
包括知名分析師吉尼·蒙斯特(Gene Munster)在內,不少網友將蘋果與谷歌此次合作拿來和雙方在搜索引擎領域的長期合作作比較,認為蘋果每年為Siri支付的10億美元,與谷歌為成為iPhone默認搜索引擎所支付的250億美元相比,可謂“小巫見大巫”。
![]()
![]()
![]()
蘋果計劃將谷歌純粹視為“幕后技術供應商”,預計不會進行高調的宣傳推廣。 這種安排既避免了為競爭對手“站臺”,又確保了用戶體驗的一致性。
在蘋果最近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表示,Siri最終可能會提供除當前ChatGPT選項之外的更多聊天機器人。
據報道,蘋果新版Siri計劃于明年春季發布。鑒于發布還有數月之久,相關計劃和合作伙伴關系仍可能發生變化。對此,蘋果和谷歌的發言人均拒絕置評。
一場“雙贏”的交易?
消息一出,資本市場立刻用真金白銀投了票。周三,兩家公司的股價均短暫躍升至盤中高點:蘋果股價微漲不到1%,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股價則一度大漲3.2%。
然而,在這看似“雙贏”的局面背后,卻被解讀為蘋果的一次“公開認輸”。
韋德布什證券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的金句一針見血:“這清楚地表明,在AI軍備競賽中,沒有公司能夠孤軍奮戰。”
對于蘋果此舉,多數網友持支持態度,認為這是蘋果公司做出的最明智的決定!
![]()
![]()
事實上,蘋果也并非唯一一個“抱大腿”的。Snap等一眾科技公司,早已選擇站在谷歌的Vertex AI平臺上,來開發自己的AI功能。
是“臨時工”,還是“長期飯票”?
盡管借助外力,蘋果并未放棄自主發展的決心。該公司仍堅持“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借助外力快速彌補差距,另一方面仍在加速自研。
多位知情人士強調,蘋果將谷歌的技術視為“臨時解決方案”,最終目標仍是用自研模型取而代之。 據悉,蘋果的自研模型團隊正全力開發一款1萬億參數的云端模型,預計最早明年就能投入應用。
然而,追趕之路并不平坦。谷歌的Gemini 2.5 Pro版本目前在多數權威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且仍在持續迭代。與此同時,蘋果還面臨AI人才流失的挑戰,包括其模型團隊負責人的離職。
“中國特供版”,蘋果的兩手準備
對于至關重要的中國市場,蘋果已準備了截然不同的方案。
由于谷歌服務在中國長期受限,Siri的本地化升級將采用另一條技術路徑。 據悉,這一“中國特供版”將采用蘋果的自研模型,并計劃與百度合作,同時引入阿里巴巴的內容過濾層以滿足本地監管要求。
這種“一國一策”的靈活做法,體現了蘋果在全球化運營中的務實之道。
寫在最后:Siri的命運,終究要靠自己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這場巨頭合作最直接的體驗將是明年春天亮相的全新Siri。屆時,它將變得更聰明、更能理解復雜語境,有望真正成為用戶的智能助手。
然而,這筆年費10億美元的交易背后,是蘋果在AI戰略上的深層考量:既要快速追趕,又要保持自主。正如庫克在最近財報會議上所言:“我們相信AI將深刻改變用戶體驗,我們致力于在這方面引領創新。”
這場科技巨頭間的“限時合作”,真正的懸念在于:這究竟是一次暫時的“借船出海”,還是將演變為一場長久的依賴? Siri的終極命運,依然系于蘋果自身AI能力的突破之上。(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