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傳承了幾千年,不僅僅仰仗文化的加持,更在于歷代書家的變法創新,王羲之變古法開天辟地,顏真卿變王法開創古拙書風,后人又變顏拓展了書法的面貌。
![]()
書法總是在繼承后發展,在傳統上創新,守正創新成為書法傳承發展的不二法則。不守正必然脫離正軌,不創新只能坐吃等死,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當代科技取代了書法的實用性,書法迎來了歷史性的轉折期,徹底擺脫實用性成為一門純藝術。這是時代發展的結果,無法逆轉,在這種大環境下,書法家該如何守正創新,既保持書法的獨立性,又能拓展書法的生存空間,就成為當代書家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
守正容易做到,創新方向難覓。對于創新,已故書法家劉洪彪在總結當今書壇四種人的時候提到兩種個性風格塑造的方式。
![]()
他說一種人是遍臨諸家,博采眾長,但是缺乏主動創新的意識,等待書風的融通漸變,從而形成個人風格,這種方式比較普遍也比較穩妥,風險小,但是也存在個性風格不鮮明的特點。
![]()
另一種人就是在深耕傳統書法以后,主動去創變,從而塑造屬于自己的面貌。這種方式需要不斷地探索實踐,成功率不高,面臨的風險大,但是一旦成功必然是一個時代的佼佼者。
![]()
劉洪彪先生所說的漸變和創變是歷代書壇普遍采取的創新方式,在當今書壇相對保守的漸變依舊屬于主流,而更富挑戰性的創變則少有人敢嘗試。
![]()
曾翔先生就是當今書壇創變的先鋒。曾翔先生曾經在傳統書法領域浸淫多年,特別是對二王體系書法的研究學習造詣頗深,并且憑借傳統書法贏得了很多榮譽。
![]()
其后他并沒有選擇躺在已有的成績上安逸,而是大膽的選擇突破創新,他認為王書發展至今天已經陷入一種秀美、精致的范式,漸入俗媚之境。
![]()
所以他試圖要打破王書法度,開創新風。他選擇從王書的根源尋找靈感,從那些更為古早的書跡中探索書法藝術的本真,摒棄已經被認定的歷代名跡,轉而向古代磚瓦簡牘等民間散跡開展研究,試圖尋找率真、自然的書法真諦。
![]()
這種魄力與執著不出意外的讓曾翔先生遭受到許多非議,然而卻不能阻止他對書法藝術的向往。
![]()
他的書法帶給人們一種新的風貌,這種風貌并非憑空臆造,而是深植于傳統書法之上的開創性思考,有著濃厚的傳統印記,卻又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
![]()
毋庸置疑曾翔先生是當代書壇守正創新的先鋒和典范,他的很多實踐也許不會被后人認可和繼承,但是由實踐引發的思考必然不會被忽視,會深刻影響著書法發展的未來。
![]()
曾翔先生還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不斷在帶給世人新的書法面貌,他也許不會成為一位成功的創新者,但是絕對是一位貢獻非凡的引領者。
![]()
時代的變遷迎來書法屬性的轉變,這讓書法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然而也讓書法得以擺脫實用性束縛,迎來更為自由開放的發展契機。
![]()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固守繼承不求創新只能讓書法發展陷入停滯的泥潭,不發展必然與時代脫節也就必然要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
書法是一門獨立的文化藝術,并不是博物館里的古董,需要發展生存。當今時代崇尚創新,書法更應該順勢而為,與時俱進。
![]()
曾翔先生所代表的創新力量,正是那些努力推動書法發展的主力,他們冒著毀譽的風險勇敢的去探索書法的盲區,甘于承擔失敗而不斷的嘗試各種實踐,這種精神是毋庸詆毀的。
![]()
正是他們的努力讓當今書法朝氣蓬勃,沒有呈現老邁的頹勢,讓書法依舊成為一種時潮,引導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書法的學習創作當中。
![]()
他們的很多實踐也許不會成功,但是由實踐已發的啟示作品不容忽視,開辟一種創新思維也許比創造一種全新風格更加有意義。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