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友友提問,中國書法肯定難。難欣賞,難學習,難認識。
中國書法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并不單純是哪一種字體的歷史。
它包含了中國歷史上所有使用過的書法樣式,例如,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等書體和書法樣式。
比如說,中國最早的漢字是甲骨文,應該說這是中國最早的書法,但是,由于甲骨文在歷史上被金文替代,所以,甲骨文就成為沒有書法歷史的書法了。
![]()
直到一百年前,我們才重新發現了甲骨文。
所以,在事實上,中國最早的書法是篆書體系的大篆。
因為篆書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金文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秦篆階段。
這兩個階段的漢字,都是篆書的歷史階段。
所以篆書最早的書法經典有兩盤兩鼎,即《虢季子白盤》、《散氏盤》、《大盂鼎》、《毛公鼎》。這個書法體系從西周到秦代延續了一千多年。
![]()
秦始皇統一了漢字,把金文系統的漢字,整理為“秦篆”,也叫引書。
就是盡量把所有的字,寫得大小統一。這就要把本來不是長型的字也要寫長,所以,叫“引書”。
由于秦篆是金文階段的延續和改革,所以又叫“小篆”,而把金文叫大篆。
大篆書法的代表做,是春秋戰國之交秦國的石刻書法《石鼓文》。
![]()
秦始皇推行的秦篆雖然在民間流行并不廣泛,但是,秦篆卻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有權威的漢字受到國家的保護和學者的支持。
所以,秦篆在秦、漢、魏、晉到今天,以它漢字的權威的地位,統治了漢字文化將近2300年的歷史,至今仍然是漢字最有歷史權威的漢字。
![]()
秦篆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文字統一書法統一意義的書法,也是權威歷史最悠久的一種漢字。
秦篆發展到漢代,受隸書影響,書法藝術表現更加豐富了,產生了漢代獨有的“倒薤篆”等等藝術手法。
![]()
自漢武帝以來,漢代流行隸書。
隸書逐漸成為成熟的民間書法。具體表現就是有了楷式隸書和草式隸書的分化。
東漢初年以后,非常優秀的隸書經典,大概有超過100多種不同書法風格的經典流傳至今。
這是因為,隸書是脫離了統一師法的民間書法,由于百家爭鳴,所以有異彩紛呈的結果。
同時,成熟的隸書,也以楷式化為發展標志。
![]()
受到這種民間書法的巨大影響,隸書在中國歷史上,從比較成熟的漢武帝時代算起,到南北朝時代,大約流行了六百余年。
而在東漢時代,隸書基本上成為官民共同認可的書法范式,但是,隸書一直沒有實現過統一師法。
唐代實現了書法的統一師法之后,楷書有初唐四大楷書大師。
自從唐代實現了書法的師法統一,漢字第一次在中國歷史上實現了官民統一師法的書法,這種唐楷體制下的楷書、行書、草書流行至今,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是所有存在過漢字書法樣式,流行歷史最悠久的書法體系。
行書是漢末以來流行的書法,王羲之是行書大師,王羲之為首的《蘭亭序》為代表的“天下十大行書”代表了魏晉書風和唐代以來統一師法的藝術特色。
唐代推崇王羲之書法,對后世影響巨大的書法是《蘭亭序》和《圣教序》。
唐代流行最廣泛的書法,為什么是行書而不是楷書?因為行書是最日常使用的書法。
![]()
草書是篆書體制下產生民間書法,書法樣式有古隸、漢簡、章草、今草、狂草。草書在唐代達到書法歷史上的藝術高峰,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現代化的完成。
草書一直不屬于最流行的書法,但是,草書也是書法藝術皇冠上的明珠。
漢字在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正字、異體、俗體字、簡化字繁體字非常之多,所以,漢字難認識,因為同一個字,正體字就認識,簡化字、俗體字、異體字又不認識了。
尤其是秦漢到南北朝這一段時間,漢字非常混亂,同時,也是書法藝術創造力活躍,書法樣式異彩紛呈的最好的時代。
![]()
似此,對于我們認識漢字是有一定難度的,何況我們要學習和欣賞書法之美更是有一定難度的。
書法有上品、中品和下品的藝術高下之差別。
怎么判斷書法的藝術品級?這本身就是一個藝術欣賞的普遍難度。
例如,無論詩歌、音樂、繪畫等等藝術,都有共同的藝術高下問題,所以,提高藝術欣賞能力,也是提高書法欣賞能力的途徑。
![]()
這是書法的難度的方面,但是另一個方面,中國的書法是我們漢學文化的核心的基礎,是中國文化基礎的基礎。
因為我們的文化主要是通過文字的記載來傳承的,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典籍都需要文字來記述。
我們從小要學習中國文化,必須要學習寫字,在寫字的過程當中,我們對中國的文化和書法就有一定的了解了。
![]()
書法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自古就有漢字筆法和結構孰輕孰重的難題。
實際上,無論結構還是筆法,都是書法的基礎難題,需要終身修煉。
盡管我們會遇到書法學習和欣賞的很多難題難度,但是我們仍然會把書法當做最親切的文化圖騰和文化藝術基因去膜拜傳承。
所以書法也是門檻比較低的一種文化,因為人人都會感受到漢字書法基因的存在。
![]()
例如,哪怕是一個我們不認識的甲骨文,我們也會感覺到漢字文化的光芒。
所以在我們欣賞書法的時候,首先要能夠分辨出漢字的歷史,這對我們來說,既是一種美學上的價值判斷,又是一個歷史價值認同。
這就是中國書法博大精深之處,我們應該為中國書法的這種不同的難度而感到驕傲,而不是遠離她。
只有不斷的學習,才會感到越來越容易,如果我們遠離了這種學習,那么難度就會越來越大。
中華民族的復興是全面的復興,書法作為中國文化的核心文化,一定會復興起來,重現中國人民在書法當中顯示出的斗志昂揚的精神,不屈不撓的斗志,需要我們喜歡書法,懂書法,學習書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