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華泰證券舉辦2026年度投資峰會
中國基金報記者 孫越
11月5日至6日,華泰證券2026年度投資峰會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以“策馬啟新章”為主題,深入探討了“十五五”開局之年的宏觀格局與市場機會。來自公募、私募、銀行、保險、上市公司的近3000名專業投資者及機構客戶參會。
![]()
中國資產重估走向縱深
逐步關注順周期、“老經濟”龍頭
華泰證券機構業務委員會主席梁紅在致辭中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國經濟展現出更大的確定性。“十五五”規劃建議重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明確要提高居民消費占GDP的比例,從出口、投資驅動,邁向消費為主,內需驅動的增長模式。
展望明年,相信中國資產的重估將進一步走向縱深,權益投資者從過去兩年“左手紅利、右手科技”的策略,逐步關注與經濟基本面改善更加密切的能源、消費、地產等順周期板塊,尤其是“老經濟”板塊中的優質龍頭企業。
華泰研究總量團隊就當前宏觀經濟和市場關注的話題進行了圓桌討論。
明年宏觀走勢如何演進?經濟增速預計如何?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易峘提出一些相對確定性的預判:出口方面,2025年中國出口韌性成為市場強共識,預計2026年仍保持較強韌性,產業升級成為主要敘事;財政政策將保持溫和擴張態勢,為去杠桿周期“收尾”提供支持;地產去杠桿對信用周期和企業現金流的沖擊邊際緩解,甚至消失。
基于明年物價降幅收窄、人民幣升值以及中國企業盈利改善等綜合因素,易峘預測,2026年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名義GDP增速有望反彈至8.6%,這將是2021年以來首次出現可視的經濟加速;與此同時,人民幣升值進程或將加速,預計到2026年底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將升至6.82。
明年A股有望轉向業績驗證
2026年市場的核心主線和關注點有哪些?股強于債的趨勢能否延續?
華泰證券研究所所長、固收首席張繼強指出,今年股市主要由情緒、資金和估值驅動,市場認知和敘事變化驅動行情,明年有望轉向業績驗證。
債市方面,今年主要表現為對年初過度上漲的修正,明年將重回基本面邏輯,需重點關注名義GDP、融資需求、股債性價比等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明年是中長期存款大量到期的一年,這類資金的再配置行為或將利好股市。
關于2026年股債表現的趨勢判斷,張繼強認為,短期股市或偏向休整,債市勝率略高但賠率一般。明年一季度,股強于債的概率仍較高。債市面臨的主要壓力來自基本面預期改善、機構行為調整和股債性價比。
不過,鑒于貨幣政策仍持支持性立場、融資需求仍待恢復,利率上行空間有限,整體可能呈現震蕩略偏弱的格局。
從量化模型角度,明年資產配置有哪些建議?華泰證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首席林曉明指出,2025年以來,市場總體呈現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同漲的格局。當前,全球宏觀環境不確定性高企,全球主要股票指數以及黃金、銅等資產已累積較高漲幅,估值水平處于歷史高位區間,未來宏觀層面的超預期擾動可能加劇資產價格的雙向波動。在此環境下,林曉明建議采用“全天候”配置思路,主動在全球范圍內篩選優質資產,并通過風險平價模型進行分散配置。基于該思路構建的模擬組合能夠有效分散單資產回撤風險,獲取長期穩健回報。
林曉明指出,基于技術面、基本面和宏觀面三個視角,短期金價波動可能上升。但從中長期看,受美國債務可持續性減弱等因素影響,黃金憑借高信用價值和避險保值屬性,配置價值仍長期占優。
明確看好“老經濟”
“估值低、籌碼低、市場預期也偏低”
明年資本市場有哪些投資策略和新主線?如何把握交易的品種和節奏?
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首席兼金融工程聯席首席何康明確看好“老經濟”。他指出,以AI為代表的新經濟,在業績增速、降息周期以及海內外產業趨勢共同推動下,對科技板塊均形成有力支撐,但當前該板塊略顯擁擠,估值溢價偏高。
他基于四點判斷看好“老經濟”:一是新、老經濟存在正相關聯動,新經濟表現良好,通常也會帶動“老經濟”增長;二是“老經濟”板塊目前估值低、籌碼低、市場預期也偏低;三是周期底部積蓄了較強的修復勢能;四是從資金面來看,險資、外資等增量資金更偏好價值風格。因此,他建議投資者在配置上要做好價值與成長的均衡規劃。
關于布局時點,面對長期維度的不確定性,何康建議投資者采取定投、分批建倉的方式。從歷史規律看,配置資金一般在年底更注重避險,價值風格相對占優,因此年底至明年一季度都是較好的布局窗口。
華泰證券今年堅定看好中國資產重估。明年配置思路如何?華泰證券研究所策略研究員李雨婕指出,今年港股在估值提升和南向資金流入驅動下呈現明顯的成長風格,預計明年市場有望逐漸從成長向周期和價值實現再均衡。配置方面,李雨婕認為,明年上半年,海外流動性寬松預期可能升溫,疊加財報真空期和春季躁動,成長風格仍有表現空間。隨著后續全球經濟共振復蘇,流動性寬松交易或讓位給基本面修復邏輯,建議投資者適時增配周期風格。
此外,她建議左側布局“真價值”板塊,重點關注低估值大市值、盈利能力突出、周期觸底改善和攻守兼備的標的,符合這些特征的公司主要分布在境內和香港本地金融及消費板塊。
編輯:杜妍
校對:紀元
制作:艦長
審核:許聞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系人:于先生(電話:0755-8246867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