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2026年1月物業改革:居委會全程監督,公共收益歸業主
最近關注物業問題的朋友們應該都注意到了,2026年1月1日是個關鍵節點,一批與物業管理相關的新法規和政策將正式實施,這可能會改變我們很多人的社區生活。
今年10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訂的《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明確規定了居委會有“協助指導和監督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依法履行職責,協助調解物業糾紛”的職責。這意味著以后居委會在小區物業事務中不會再是旁觀者,而是有了明確的監督和調解身份。
與此同時,武漢也公布了修訂后的《武漢市物業管理條例》,其中特別強調了黨建引領,要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共同參與的協調機制。這種做法其實在很多地方已經有了成功實踐,現在以法規形式固定下來,說明基層治理正在走向規范化。
對于業主們來說,最直接的利好可能就是公共收益的透明化了。武漢的新條例明確規定,小區公共收益要以物業管理區域為單位單獨開戶設賬,并且每半年就要公布一次收支情況。這意味著電梯廣告、停車位租金這些長期以來很多業主搞不清楚的錢,終于要見光了。
![]()
北京也不甘落后,推出了《深化物業管理改革創新持續提升物業服務質量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這個計劃有個很實在的目標——推動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全覆蓋。具體來說,2025年要推動300個老舊小區引入物業服務,2026年擴大至1000個,到2027年實現1800個全覆蓋。這對于住在老舊小區的居民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
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在新修訂的《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明確提出在居委會下設“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這可不是個小變動,它意味著物業管理終于從“額外事務”變成了居委會的核心工作之一。以后咱們遇到物業問題,就有明確的對口部門可以去反映了。
對于物業公司來說,這些新規也意味著變革。新法規鼓勵物業企業向養老、托幼、家政等領域延伸,這實際上是給物業企業打開了新的發展空間。但同時,北京建立的物業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制度,也會讓業主的評價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會更加明顯。
![]()
在我看來,這一系列變化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基層治理正在從粗放走向精細。過去那種物業公司說了算、業主維權無門的狀況可能會得到根本性改變。不過,好政策關鍵還得看落實,比如居委會是否有足夠的人力和專業能力來承擔這些新職責,業主們是否愿意積極參與小區公共事務,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
![]()
作為業主,我們可能也需要轉變觀念,從被動接受服務變為主動參與監督。畢竟,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的參與才能發揮效用。2026年之后,我們小區的物業真的會變好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