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藝人,大部分都是郭德綱的粉絲。郭德綱從一個在街市里流浪的“草莽”,搖身一變,成了一位有著數億觀眾的知名演員,幾乎可以說是拯救了整個相聲行業的一代宗師。
郭德綱的成功既有時代發展給他的契機,更重要的是他自己的執著和勤奮。最近翻看了幾張郭德綱以前的照片,大概是二十多年前德云社成立時,他曾在北京郊外的一間小房子里租房。有一幅郭德綱正在練習書法的圖片,令人唏噓不已。
![]()
郭德綱也會將自己的畫作和畫作分享出來,從這些圖片來看,他不是臨時起意,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時候的郭德綱,日子過得并不好,可就算是這樣,他也能寫出自己的字來,可見他是真的很愛這幅畫。
郭德綱的書法作品在網絡上得到了廣泛地傳播,評論也是五花八門。這些都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人們對書法的理解,是受主觀因素的影響比較大的,每個人的審美偏好和知識結構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評價。
![]()
郭德綱的字好就好,就是有個性,有個性。主打的是一種質樸的風格,兩個部分的區別很大,簡單中又有幾分幽默。俗話說“字如其人”,這句話用在郭德綱的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他的書法如同他的相聲一般,給人一種歡樂的感覺。這樣的書寫方式,從創意上講,郭德綱的字值得稱贊。
![]()
但是,作為一種傳統的繪畫,形神兼備,終究是要講究規律的。郭德綱的字,問題就是沒有“法”的束縛,讓他想怎么寫就怎么寫。
“人”和“法”是一個有機的有機整體,嚴格地遵循“法”,就會被束縛在傳統之中,失去了自己的本性;如果過分地追求自己的性格,反而會讓自己變得孤僻。因此,歷代書壇的經典作品能夠經久不衰,正是因為它們在傳統與個性化中找到了一種平衡與和諧的結合點。
![]()
郭德綱的書法,沒有任何的章法,說白了,就是從古代的書法中學來的。網絡上流傳著一幅用篆文簽名的書法,名叫郭德綱,他用的是中國的大篆字體,用的是標準的字體和結字。
如果這幅畫真的是郭德綱寫的,那么這幅畫的水平也太高了吧。不過,從簽名上可以看出,這首歌應該是同名同姓,而不是郭德綱。
![]()
沒有了規矩的束縛,很可能會誤入歧途,因此,想要學好書法,只有模仿古代的書法,才能做到這一點。
郭德綱的字自然灑脫,隨意灑脫,然而,他的字卻時常不正,筆走偏鋒,這都是因為他對書法基礎知識的積累不足。
![]()
郭德綱的書法,雖然缺少了傳統的韻味,但是卻暗藏著一種對古代人的暗合感,像是鄭板橋在《石鋪街》里寫的那幅“六分半”的字體,趣味上又有幾分相似;還有郭德綱經常用到的幾個奇怪的字體,都是從鐘鼎那里學來的。
郭德綱不是科班出身,又要表演,又要打理德云社,哪有那么多的時間去寫字。這就決定了他的書法藝術僅限于詼諧的外觀,而非以技巧取勝。
![]()
要知道,一個有趣的數字,看起來很容易,但真正的實力,卻是需要努力的。而誘人的外觀,也不過是暫時的;傳承,終究是要靠實力的。
郭德綱的名氣和利益都很大,是不是該給他上一堂課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