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零碳
碳中和領域的《新青年》
![]()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撰文 | Bell
編輯 | 小雨
→這是《環球零碳》的1732篇原創
在當前由鋰離子電池主導的世界里,鋰已成為關鍵的戰略金屬之一。然而,由于資源稀缺,鋰也被稱為“白色石油”,不僅價格高昂,開采過程還伴隨著顯著的環境代價。
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更綠色、更普惠的替代方案,并將目光轉向了日常食鹽中常見的元素——鈉。
鈉是地殼中含量第六豐富的元素,海水中儲量極大,可謂來源廣泛、成本低廉。盡管近年來鈉離子電池技術持續進步,但在能量密度和循環壽命方面仍與鋰電池存在一定差距。
最近,英國薩里大學的科學家們的一項“意外”發現,不僅大幅提升了鈉離子電池性能,還可以同時實現海水淡化。
![]()
圖說:新材料既可以作為高性能鋰電池(SIBs),又可以實現海水淡化(Saltwater Desalination)
來源:https://doi.org/10.1039/D5TA05128B
這聽起來其實有點“反常識”。因為在傳統的電池材料科學中,水往往被視為一種需要被“驅逐出境”的有害物質。
尤其是在有機電解液的電池中,水分子會參與副反應,導致電池性能衰減、壽命縮短,甚至引發安全隱患。
因此,當科學家們最初開始研究一種名為釩酸鈉(NaV?O?) 的鈉離子電池電極材料時,標準的操作流程是通過高溫熱處理,將其在合成過程中自然帶入的結晶水徹底清除干凈,得到無水的材料。
但薩里大學的丹尼爾·康芒德爾博士和他的團隊卻發現,當鈉基材料釩酸鈉在保留其天然含水量的情況下,性能明顯更好。
他們通過精確控制水熱合成過程的時間,刻意保留甚至優化了材料中的結晶水含量,得到了一種名為 “納米結構水合釩酸鈉(NVOH)” 的新材料。
“我們的結果完全出乎意料,”康芒德爾博士坦言,“這種材料的性能和穩定性比預期的要強得多,甚至可以為這些電池未來的使用方式創造令人興奮的新可能性。”
在實驗中,優化后的“濕版”NVOH材料在低電流下實現了280 mA h g?1 的比容量,這幾乎是許多傳統鈉離子電極材料容量的兩倍,使其躋身性能最佳的鈉離子正極材料之列。
在全電池測試中,“濕版”NVOH材料在100 mA g?1下實現70 mA h g?1 的比容量,能量密度達100 W h kg?1(磷酸鐵鋰電池一般在160 W h kg?1以上),優于多數文獻報道的硼酸鈉基全電池。
究其原因,當水分子被巧妙地保留在釩酸鈉的晶體層狀結構之間時,它們扮演了一個極其聰明的角色——“分子撐桿”。
![]()
圖說:NVOH材料微觀結構
來源:https://doi.org/10.1039/D5TA05128B
水分子在NVOH中扮演了“支架”作用。它們撐開了材料的層狀結構,顯著擴大了鈉離子可以進出的通道。
更寬的層間距意味著鈉離子可以更自由、更快速地穿梭,從而大大提升了材料的倍率性能,使其能夠適應快速充放電的需求。
令人驚喜的是,這些被保留的水分子并沒有像傳統認知那樣破壞電池的穩定性。
相反,它們反而幫助穩定了晶體結構。在長達150次的充放電循環后,材料依然保持了優異的容量,全電池更是穩定運行超過100周。
既然水在有機體系中都能“變害為寶”,那么如果直接將這種材料用于水體系之中呢?
研究小組立刻測試了NVOH電極置于高濃度的鹽水的表現——鹽水是最具挑戰性的環境之一。
結果令人振奮:充電時,NVOH電極能高效地從海水中提取并儲存鈉離子,而與之配對的石墨電極則負責捕獲氯離子;放電時,它們又將儲存的離子釋放出來,同時輸出能量。
![]()
來源:薩里大學
簡單來說,NVOH電極能夠實現從溶液中去除鈉的同時繼續有效發揮作用。而這一過程和一項海水淡化關鍵技術——“電化學脫鹽”的原理一樣。
“電化學脫鹽”的技術正是通過電池充放電的原理,直接從海水中提取出鹽分。在本次研究中,科研人員首次將NVOH材料應用于脫鹽電池系統。
目前,全球有數以億計的人口面臨淡水短缺的困境,這一現狀還會因為氣候變化在未來變得更加嚴重。而海水淡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
與傳統能耗高昂的熱法或反滲透法淡化技術相比,電化學脫碳技術具有能耗低、水利用率高、無二次污染等優勢。
論文數據顯示,將NVOH作為鈉提取電極,該材料的脫鹽能力高達每克材料去除173毫克鹽分,這一數值在同類研究中也處于領先水平。
至此,一個前所未有的、多功能的應用場景被打開了:一個基于NVOH的裝置,既可以作為電池儲存能量,又可以同時進行海水淡化,生產出淡水。
“能夠在鹽水中使用水合釩酸鈉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發現,”康芒德爾博士解釋道,“這表明鈉離子電池的功能不僅僅是儲存能量——它們還可以幫助去除水中的鹽分。
“從長遠來看,這意味著我們或許可以設計出一種系統,使用海水作為一種完全安全、免費且儲量豐富的電解液,同時在生產過程中還能制造出淡水。”
這為開發低能耗、一體化的“儲能-造水”雙功能系統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同時,薩里大學團隊的方法還簡化了高性能鈉電池的制造過程,使大規模、商業可行的儲能更近了一步。
憑借這些發現,鈉離子電池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同時也有助于提供更清潔的能源解決方案并解決淡水短缺問題。
論文已發表在《材料化學A雜志》上。
論文鏈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5/TA/D5TA05128B
![]()
Reference:
[1]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5/TA/D5TA05128B
[2]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energy/sodium-ion-battery-breakthrough-surrey
[3]https://www.surrey.ac.uk/news/sodium-ion-battery-breakthrough-could-power-greener-energy-and-even-make-seawater-drinkable
熱門閱讀
(點擊圖片跳轉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