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10月29日,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在化工實驗樓F213會議室舉辦產業技術成果對接會暨產業技術委員(擴大)會。中國工程院院士、校長高翔出席會議并致辭,學校黨政辦公室、科學技術研究院、國內合作與交流處等相關職能部門領導以及60余位化工行業專家、校友參加會議。會議由化工學院院長劉濤主持。
![]()
高翔在致辭中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作出戰略部署,強調要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在此關鍵時期,化工學院舉辦產業技術成果對接會并成立產業技術委員會恰逢其時。希望學院以此平臺為契機,與各位專家、校友攜手,圍繞國際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推動更多具有市場潛力的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
在雙方代表的見證下,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趙美森與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主任林海濤共同簽署了“化工新材料聯合研發及成果推廣中心”合作協議。作為化工領域綜合工程公司的“國家隊”與領軍企業,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此次與我校強強聯合,將為化工行業技術革新與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
大會發布了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科研成果匯編,構建了“集中推介+精準洽談”的雙層對接體系,通過重點產業技術介紹與三大主題洽談區相結合的模式,實現技術與需求的精準匹配。在化工學院產業技術委員(擴大)會議上,與會代表聚焦“吸納新委員、優化運行機制、明確年度合作重點”展開討論,為合作落地筑牢機制保障。
下一步,化工學院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讓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
Ⅰ分離純化及共性技術
1.1 低溫甲醇洗、液氮洗及 CO 深冷分離技術
1.2 電子級氣體精制技術
1.3 移動源尾氣凈化催化劑
1.4 有機氣體回收技術
1.5 膜滲透蒸發有機物脫水新技術
1.6 干氣提濃節能新工藝
1.7 燃煤煙氣脫硝脫汞一體化技術
1.8 工業級乙腈提純制備色譜級高純乙腈新技術
1.9 活性染料生產中連續重氮化反應和連續偶合反應技術
1.10 基于循環噴射回路反應器的連續化液相氧化技術
1.11 基于管式反應器的連續化制備技術
1.12 微流控技術功能納米材料連續化宏量可控制備技術
1.13 精細化學品的選擇性加氫制備技術
1.14 微化工連續流多相傳質反應技術
1.15 油水、油砂和油氣離心分離技術
1.16 基于深度預處理的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技術及資源化利用
1.17 小型壓汽蒸餾水凈化裝置
1.18 工業廢氣二氧化碳捕集與提純技術
Ⅱ節能減排技術
2.1 氣波增壓強化壓力振蕩管制冷的新原理及方法
2.2 高效換熱技術.
2.3 高速塔技術
2.4 過程系統能量集成技術
2.5 化工產品設計技術
2.6 多溫位溴化鋰吸收式熱變換技術與工業余熱回收應用
2.7 蒸汽冷凝傳熱強化關鍵技術及高效凝汽器研發.
2.8 高功率電子器件冷卻技術及功能器件開發
2.9 微反應器精準調控及其精細化學品合成技術
2.10 電驅CO2轉化制備燃料關鍵技術
2.11 微通道高效換熱技術
2.12 氫相容測試技術
2.13 反應器設計優化數值模擬技術
2.14 用于油田驅油防砂的微納流體技術
2.15 壓力容器與管道結構完整性管理
Ⅲ催化劑及催化轉化
3.1 生物性油脂生產清潔燃料
3.2 高吸水量二氧化硅的制備
3.3 納米氧化鋁的規模化制備工藝及其催化劑載體成型技術
3.4 高強度整體式多孔炭催化劑載體的制備技術
3.5 甲醇轉化催化劑
3.6 高性能鈦硅分子篩催化劑及丙烯環氧化制環氧丙烷工藝
3.7 CO2催化加氫制烴類化學品
3.8 新一代全餾分油品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烴催化劑
3.9 CO2氧化石腦油脫氫芳構化
3.10 蒽醌及烷基蒽醌清潔合成催化劑
3.11 固定源煙氣低溫 SCR 脫硝催化劑
3.12 重油、渣油和黑柴油乳化改性制備清潔燃料油
3.13 無模板劑 ZSM-5 分子篩的快速無污染綠色合成制備技術
3.14 高密度磺酸基有機多孔固體酸開發
3.15 非銻系優色度聚酯催化劑開發
3.16 ZSM-5 分子篩納米聚集體微球的快速制備技術
3.17 CO2催化加氫制合成氣組分CO
3.18 CO2催化加氫高溫制甲醇
3.19 精細氧化鋁規模化生產技術化學加
Ⅳ高分子材料
4.1 連續本體法 ABS、HIPS、PMMA 樹脂生產技術
4.2 低順式聚丁二烯橡膠/溶聚丁苯橡膠生產技術
4.3 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新材料制備技術.
4.4 3000 噸/年 PEEK 連續法工業化技術開發
4.5 碳五餾分直接聚合制備性能優異的橡膠
4.6 高性能氯醚橡膠的制備
4.7 以異戊二烯、丁二烯為第三單體的三元乙丙橡膠
4.8 新型苯乙烯類熱塑性彈性體的研制
4.9 環烯烴共聚物的研制
4.10 熱塑性彈性體POE 的研制
4.11 丁基橡膠的研制
4.12 持久抗菌防霉聚丙烯
4.13 高熔體強度聚丙烯
4.14 β-聚丙烯釜內成核技術
4.15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常分子量聚乙烯共混纖維
4.16 熱塑性復合材料焊接/修補工藝研究及裝備開發
4.17 雜萘聯苯聚芳醚酮耐高溫纖維
4.18 高效節能隔熱功能性膠膜的制備技術
4.19 強效阻燃聚氨酯防水保溫材料制備技術
4.20 功能性水性聚氨酯涂料樹脂的關鍵制備技術
4.21 廢舊聚乙烯聚丙烯塑料加氫制燃料技術
4.22 廢舊聚苯乙烯塑料加氫制苯系物技術
4.23 廢舊聚酯類塑料制備精細化學品技術
4.24 廢舊混合塑料一步制備強力膠技術
4.25 廢舊聚烯烴塑料制烯烴技術
4.26 非交替聚酮:PE/PA 多層復合材料的高效增容技術
4.27 鎳基催化劑制備聚酮材料技術
4.28 聚合物的加氫脫色改性技術
Ⅴ精細化工中間體
5.1 高性能皮革染料及其制備技術
5.2 穩定、環保的結構生色顏料
5.3 多彩結構生色墨水
5.4 低溫低壓安全工藝制備環狀碳酸酯項目介紹
5.5 綠色制備穩定性尿素添加劑 NBPT 的工藝技術
5.6 連續流動催化制備 1,3-丙二胺工藝技術
5.7 綠色連續制備 N,N 二甲基 1,3-丙二胺工藝技術
5.8 高效 193nm 光刻膠光感單體的制備技術
5.9 草莓酸香料制備工藝
5.10 500 噸/年醇胺與1500 噸/年哌嗪產品連續化制備工藝示范
5.11 羥基丙腈與 3-氨基丙醇連續化制備技術
5.12 一種合成有機碳酸二酯的方法
5.13 苯酐催化加氫制備苯酞新技術
5.14 萘加氫制四氫萘和十氫萘
5.15 以餾分油為原料生產PAO 合成潤滑油
5.16 高檔樹脂的加氫提質技術
5.17 高選擇加氫 1,4-丁炔二醇制備 1,4-丁烯二醇
5.18 丙烯選擇性二聚制 4-甲基-1-戊烯
5.19 藥物中間體環己基甲酸的合成
5.20 增塑劑加氫及產品分離
5.21 二氧化碳基精細化工合成中間體的清潔制備
5.22 二腈類(聚合單體前體)經濟綠色生產新方法新技術
5.23 高取代度陽離子淀粉的制備及其工業應用
5.24 異丁烯醇和異戊烯醇的制備
5.25 4 , 4′二羥基聯苯的合成制備技術
5.26 硝基萘醌液相氧化合成 1-氨基蒽醌
5.27 生物質原料路線—乳酸催化脫水制備丙烯酸制備技術.
5.28 生物質原料路線—2, 3-丁二醇脫水制備甲乙酮技術
5.29 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選擇加氫制備芳胺
5.30 苯二甲酸二元醇酯的苯環加氫制備環保型增塑劑
5.31 聚酯單體二元醇的制備
5.32 聚酯單體二元酸的制備
5.33 二元胺單體的制備化學加
Ⅵ醫藥農藥類
6.1 D-氨基酸系列化合物制備工藝技術.
6.2 高效、低殘留殺蟲劑茚蟲威及手性中間體制備技術
6.3 鹽酸厄洛替尼(Erlotinib Hydrochloride)制備新工藝..
6.4 麒麟竭(血竭素 Dracorhodin)制備新工藝
6.5 奧氮平(Olanzapine)制備新工藝
6.6 馬來酸桂哌齊特(Cinepazide Maleate)制備新工藝
6.7 來氟米特(Leflunomide)制備工藝
6.8 止痛藥氟吡啶(Flupirtine)的化學制備工藝
6.9 吡啶類衍生物中間體制備制備工藝技術
6.10 具有協同治療炎癥及其誘發貧血作用的藥物產品
6.11 非布司他的合成
6.12 糖尿病藥物鹽酸伊美格列明的合成
6.13 Esaxerenone (艾莎利酮,埃沙西林酮,依沙利酮)的合成
6.14 新型含氟抗炎藥物開發
6.15 具有抗衰老活性的氮雜芳環糖衍生物
6.16 新型近紅外無重原子氟硼吡咯光敏劑在光動力治療轉移瘤及上轉換中的應用
6.17 制藥過程建模與優化技術
6.18 基于人工智能的長效藥研發
6.19 工程納米佐劑及制劑
6.20 吸入式疫苗遞送系統
Ⅶ電子化學品及無機材料
7.1 光敏性聚酰亞胺光敏劑、光刻膠項目
7.2 氧傳感儀器的研發和產業化
7.3 超級電容器炭電極材料的制備技術
7.4 新一代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
7.5 新型半導體化學品的綠色制備技術
7.6 電子化學品的綠色制備與純化技術
7.7 安全長效無機抗菌劑及其復合材料制備技術
7.8 中子屏蔽和電磁防護復合材料的制備技術
7.9 碳納米管薄膜
7.10 高品質針狀焦合成新技術
7.11 柔性電子漿料及柔性傳感器
7.12 彩色柔性顯示用液晶材料的研制化學加
Ⅷ氫能產業相關技術
8.1 AEM 電解水制氫電解槽及人工智能檢測系統
8.2 AEM 電解水制氫膜電極批量制備技術
8.3 氫動力無人機電源系統
8.4 氫燃料電池催化劑百公斤量產技術
8.5 高壓儲氫裝備技術
8.6 深冷液氫儲運裝備技術.
8.7 堿性環境氫能轉換關鍵隔膜材料
8.8 氫能源用高性能聚合物離子膜制備的關鍵技術
8.9 稀土固態儲氫方案及關鍵設備研制
8.10 規模化的金屬氫化物儲氫/放氫技術應用開發
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