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民眾認為當今書壇“丑書”橫行,反映出當今社會存在書法審美的巨大差異,這種差異是書法藝術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永遠也不會消失。
![]()
但是作為時代文化藝術發(fā)展的一部分,提升書法審美依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責任,只有全面提升社會審美水平,書法才能夠真正取得進步。
![]()
如何提升社會審美水平,不妨先從鑒丑開始。在社會普遍的質疑輿潮中,當今書法名家?guī)缀跻呀浫鏈S陷,都被視為“丑書”家,他們的作品也不例外的被認為是“丑書”,其中既有前衛(wèi)創(chuàng)新者,也有深耕傳統書法者,鑒丑的最佳對象就是那些深耕傳統書法的人。
![]()
當今絕大多數書家都對傳統書法還有深深的敬意,他們對傳統書法用功極深,造詣很高,只是個性注入太具有時代感,讓人們無法直觀的比照普遍認知中的傳統書法,所以被視為“丑書”。
![]()
這些書家的作品都可以拿出來探討以鑒丑,今天就選擇一位極具代表性的人物開啟鑒丑的序章。
![]()
張繼先生作為當今書壇隸書領域的佼佼者,以其深厚的傳統書法功底和鮮明的個性風格成為備受贊譽的當代大家。
![]()
他的隸書以《張遷碑》為本,融通漢隸諸碑,并參以簡牘筆意,借鑒繪畫美學,形成了沉雄、大氣、靈動、多變的個人風格,引領了當代隸書發(fā)展的潮流。
![]()
但是張繼先生隸書有一個典型的質疑,那就是為什么一定要寫歪,不僅僅是筆畫歪斜,結字也不夠端正,這正是他遭到“丑書”苛責的根本原因。
![]()
把字寫歪并非張繼先生獨創(chuàng),古人早已有之,為了造勢,讓字呈現一種動態(tài)。《張遷碑》也不是一件工穩(wěn)的隸書作品,很多字和筆畫都不夠平直中正,然而正是這種歪斜,讓作品沒有陷入死寂,而是跳躍起來。
![]()
受到實用性書法理念的影響,歷代臨寫《張遷碑》的作品大部分都對其進行了糾正,這是個人理解的問題,沒有對錯之分。張繼先生取其險勢也是個人藝術理念的抉擇,亦無可指摘。
![]()
那么寫歪到底好不好,顯然這種處理賦予了作品更為生動的面貌。在張繼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被賦予了多種對比關系,粗細、濃淡、虛實、長短、奇正、大小等等,斜只是其一,并非作品的全部。
![]()
如果將作品中的單個字拿出來看,大部分都是正的,個別斜的處理讓整幅作品呈現出動勢,這恰恰是張繼先生超高、絕妙的協調、處理能力的體現。
![]()
這種處理手段在傳統書法作品中也非常普遍,并非張繼先生憑空臆造。從張繼先生的作品可以看出,無論是筆法、字法、章法還是墨法基本都遵循了傳統規(guī)范,并沒有奇怪之處。
![]()
只是作為一種大融合的風格, 是很難用一種風格進行比照審美的。其中有《曹全碑》、《禮器碑》等等漢碑的印跡,但是不能單獨用《曹全碑》或者《禮器碑》去比對,即便是單獨用《張遷碑》去評價也是非常不適合的。
![]()
欣賞張繼先生的隸書需要對篆隸有一定的專業(yè)認知,最起碼也要對諸多漢隸名碑的藝術特點有一定的了解,否則是很難感受到張繼先生作品的玄妙、深奧。
![]()
當然張繼先生的隸書還沒有達到完美無瑕、登峰造極,他取動勢就失去了莊重、肅穆,這讓他的作品很難在格調上比肩漢碑。
![]()
不過作為一種成熟的個人風格隸書,張繼先生還是開創(chuàng)了隸書藝術的一個新面貌。他的書法不一定值得模仿、學習,但是他的藝術理念絕對值得借鑒、探索。
![]()
如果對當今書壇不理解,不妨先從認識張繼先生作品開始,從感受一種基于傳統規(guī)范的時代書風開始。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