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契
(1915年11月4日—1995年3月1日)
2025年11月4日是馮契先生誕辰110周年。
馮契先生原名馮寶麟,是20世紀中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早年師從金岳霖、馮友蘭、湯用彤等。他經過一生的沉思,建構了“智慧說”的哲學體系,成為新中國極少數具有自己理論體系的哲學家之一,并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兩種中國哲學通史著作。代表作有“智慧說三篇”(《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邏輯思維的辯證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和“哲學史兩種”(《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
![]()
馮契先生說:“不論處境如何,始終保持心靈自由思考,是愛智者的本色。”
讓我們一同閱讀馮契先生著作,體悟字里行間的哲學思想。
馮契先生相關著作
![]()
新版“智慧說三篇”
《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
《邏輯思維的辯證法》
《人的自由和真善美》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即將出版
“智慧說三篇”含《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邏輯思維的辯證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是馮契先生的代表性作品。為了給學術研究提供便利,更廣泛地傳播馮契哲學思想,在馮契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特將“智慧說三篇”結集出版。本版以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馮契文集(增訂版)》第一—三卷為底本,并做了以下修訂工作:訂正了原書字句上的少量錯漏,為文中漏注出處的引文增補了注釋,統一了參考文獻的版本及體例格式。
馮契講金岳霖哲學
馮契 著
978-7-5760-6250-2
69.80元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馮契講金岳霖哲學》匯集了作者對金岳霖哲學思想的深入解讀與評述。書中不僅梳理了金岳霖在認識論、邏輯學和形而上學等方面的貢獻,還探討了金岳霖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的會通,以及其對現代哲學的影響。本書旨在通過馮契的獨特視角,展示金岳霖哲學的深度與廣度,同時展現馮契對金岳霖思想的繼承與發展,以紀念金岳霖先生誕辰130周年和馮契先生誕辰110周年。
馮契文集(增訂版)
馮契 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6至1998年間,馮契先生的著作、論文、講演錄和哲學通信等匯集成十卷本的《馮契文集》,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相繼出版。近20年來,馮契的哲學思想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關注。為了給學術界研究馮契哲學思想提供更好、更完備的文本,2014年開始,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發起并承擔了文集增訂版的整理工作,對前十卷精心校勘,訂正錯漏;并搜集、整理了原先沒有收入文集的有關作品,編為第十一卷,除哲學著作外,還包含了先生早年創作的詩歌、小說等文學作品。
馮契文集(增訂版)書目
第一卷: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
本書主旨是講基于實踐的認識過程的辯證法,特別是如何通過“轉識成智”的飛躍,獲得關于性與天道的認識。馮契先生在哲學史研究中,把認識論的主要問題概括為四個:感覺能否給予客觀實在?理論思維何以把握普遍有效的規律性知識?邏輯思維能否把握具體真理(首先是世界統一原理和發展原理)?理想人格或自由人格如何培養?本書對上述問題作了系統的考察。
第二卷:邏輯思維的辯證法
本卷共有九章,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邏輯思維過程的辯證法和邏輯思維形式的辯證法。作者對邏輯思維過程的考察的主要內容是對他后來所說的“廣義認識論”的四個問題的討論:感覺能否給予客觀實在?普遍、必然的科學知識何以可能?邏輯思維能否把握具體真理?如何培養理想人格?
第三卷:人的自由和真善美
本書系《智慧說三篇》的第三篇,主旨在于討論化理論為德性,所涉及的主要是價值論問題。統貫全書的基本觀點是:人類的自由,就在于達到真、善、美的統一。認識的辯證法貫徹于價值論領域,便表現為在創造真、善、美等價值的活動中,培養自由人格的德性。
第四卷: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上)
本書由“緒論”和“第一篇(先秦)”組成。“緒論”首先論述哲學史研究的方法論,提出哲學史的定義:哲學史是“根源于人類社會實踐主要圍繞著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而展開的認識的辯證運動”。其次論述中國傳統哲學的特點,首次正式表述了作者的廣義認識論。
第五卷: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中)
本書論述秦漢至隋唐的中國哲學發展過程。在漢代,哲學論爭的中心是宇宙論上的“或使”、“莫為”之爭和“形神”之辯。到了魏晉時期,圍繞著“有無(動靜)”之辯而展開本體論的探討。魏晉南北朝以后,“心物”之辯成了論爭的中心。
第六卷: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下)
本書論述宋至清代(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哲學發展過程。宋代以降,儒學主要以理學的形式重新取得了獨尊的地位。在這種趨勢下,存在著不同學派的爭論。這些不同學派的爭論,是圍繞著這一時期哲學論爭的中心“理氣(道器)”之辯和“心物(知行)”之辯而展開的。
第七卷: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
本書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的續篇,論述了中國近代哲學(1840—1949年)的發展歷程。這實際上是整個中國哲學史上繼先秦和秦漢至明清之際以后的第三個大圓圈。論證了中國傳統哲學不同于西方哲學的民族特點,以及中國近代中西哲學合流的趨勢。
第八卷:智慧的探索
本書是作者“文革”以后發表的論文、發言稿、序跋的匯集。全書以智慧學為中心,各篇都圍繞知識與智慧的關系而展開。從內容看,收入的這些文章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一)對知識與智慧關系的理論探討;(二)關于邏輯與方法論的問題;(三)關于價值論和自由學說以及倫理學、美學的問題;(四)會通古今與比較中西。本書可以看作是《智慧說》的外篇。
第九卷:智慧的探索·補編
本卷收錄了《智慧的探索》之外的公開發表的主要論文和兩本小書——《談談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怎樣認識世界》。這些論著寫作和發表的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但在內容上并非散沙一盤,而是有機地聯結在一起。本卷在內容上不僅和《智慧的探索》有著一致性,而且是對后者的豐富和發展。
第十卷:哲學講演錄·哲學通信
本卷包括作者生前所作部分哲學講演的記錄或提綱,以及作者同友人通信中與哲學有關的一些內容。收入本卷的71封書信基本上都寫于80年代和90年代。這正是作者撰寫并完成其哲學史著作和《智慧說》的時期。這些著作的讀者或許可以從這些書信中得到很有啟發的背景信息。
第十一卷:智慧的探索·補編續
本卷為文集新增內容,包括作者早年發表的書評、詩歌、為他人撰寫的序或跋、作者同友人通信中與哲學有關的一些內容,以及散見各處未收入文集中的文章等。時間跨度很長,內容豐富,從中可一窺作者廣泛的學術興趣和不斷發展的思想路徑,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史料價值。
制作:陳文霞
關注并設為星標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