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時,肚子里有一塊“黃油”常被丟掉,殊不知是個寶,漲知識了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俗話說:“補藥一堆,不如雞油二兩”,雞油指的是雞肚子里那塊黃色的油脂。它的風味濃郁,做法多樣,經歷了春夏秋三個季節的生長,現在吃正當時。而且它營養豐富,含有維生素、蛋白質和多種脂肪酸等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是一種非常適合寒冷秋季的滋補食材。
![]()
新鮮的雞油一般含有較多的動物脂肪,直接食用可能不易消化,還會有腥味,但是雞油經過熬制,煉成清亮的油脂,就可以去除雜質、提升風味,用來制作各種美食簡直信手拈來。
說起雞肉,相信大家肯定不陌生,白切雞、宮保雞丁、辣子雞、口水雞、三杯雞、大盤雞、叫花雞、鹽焗雞、蔥油雞、手撕雞......想想就叫人流口水。
![]()
雞肉不僅味道好吃做法多樣,還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含有鈣、磷、鎂、鐵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
雞原產于亞洲,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雞作為家禽被人類馴養的歷史悠久,早在數千年前就傳入中國。因其適應力強、繁殖快,最初主要作為家庭散養。起初在南方地區養殖,后擴至全國。因繁殖快且人們當時肉類消費有限,雞肉逐漸成為重要的肉類來源。
![]()
雞肉價格相對親民,所以大家食用雞肉的頻率也都比較多,它是中國餐桌上排名第二的肉類,銷售量僅次于豬肉。我們在市場上購買雞肉的時候,經常會發現在雞肚子里面會有一塊黃色的油脂,這種油脂就是雞油。
![]()
雞油是雞體內脂肪的聚集,尤其在養殖時間較長或育肥較好的雞更為明顯。它色澤橙黃,質地柔軟,帶有濃郁的禽類脂肪特有香氣。很多人面對這塊油脂時,可能會覺得油膩而直接丟棄,殊不知是個寶,。
![]()
在中國傳統烹飪中,雞油一直都是調味珍品。尤其在制作上湯、燜煮菜肴或炒制蔬菜時,加入少許雞油,立刻能讓菜肴的香氣層次變得豐富起來。粵菜中的雞油花雕蒸蟹、江浙地區的雞油菜心,都是利用雞油提鮮增香的典范。
![]()
除了調味功能,雞油還含有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適量使用對健康也有一定益處。傳統中醫認為雞油甚能補益,尤其是給身體虛弱、大病初愈或產婦食用,認為其“有營養”、“能補虛”。
![]()
李時珍的醫藥典籍《本草綱目》中則提到了“雞肪”也就是雞油的藥用價值。主治:“耳聾。”具體用法是將雞油融化后,直接滴入耳中。這是一種典型的外用方法,認為其潤滑之性可以“開竅”。此外,還提到可以治療“頭禿發落”,即用雞油外涂來生發。以及皸裂、凍瘡之后潤澤皮膚的作用。
![]()
那么這雞油我們應該如何提煉呢?其實方法很簡單,和我們在家煉制豬油差不多。但是切記不要用鐵鍋,否則會沾染上鐵銹味。
![]()
煉制雞油首先需要將雞肚子里的黃油取出,清洗干凈,盡量撕去內部可能殘留的黏膜或血絲。之后將其切成小塊,跟花生米大小差不多就行,將處理好的黃油放入干凈的鍋中。
鍋中倒入一點點清水,水量能浸濕鍋底就行,開大火煮沸。待水沸騰后,轉為中小火,讓水分慢慢蒸發。此時你會看到鍋里的液體是乳白色的,這是水和油的混合物。
![]()
保持中小火,不時晃動鍋子,防止粘底。你會看到水分逐漸減少,鍋里的液體從渾濁變得清亮,這就是油出來了。當聽到“滋啦”的油炸聲說明水分基本蒸干,并且看到油量明顯增多時,加入姜片和花椒。
繼續保持小火,炸至輔料變得金黃干癟,雞油渣也變成金黃色、體積縮小、浮在油面上。注意!在雞油渣變成淺金黃色時就可以準備關火了,因為油的余溫會繼續加熱,如果等到焦黃再關火,油渣和油可能會變苦。
![]()
最后用濾網將熱油過濾到耐熱的容器中。讓油自然冷卻至室溫,然后蓋上蓋子,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冷藏后會凝固成淺黃色的膏狀。
保存時間
冷藏:可保存1-2個月。
冷凍:可以保存半年以上。可以倒入冰格中冷凍成小塊,隨用隨取。
提煉出來的雞油我們可以用它做出很多種美食。
![]()
一、上湯雞油娃娃菜
食材準備
娃娃菜:2–3顆,選緊實、葉色淺綠的,去除外層老葉和根部
雞油:50克,建議用帶少許雞皮的雞油,香度更足,提前冷藏軟化方便下鍋
火腿:30克,選無淀粉的純肉火腿,如金華火腿,切成0.3厘米細條
干貝:20克,用溫水浸泡30分鐘,泡發后的水過濾留用
姜片:3片,厚度約0.2厘米
蒜末:5–6瓣,剁成細粒,比姜末略粗
雞湯:500毫升,用純雞湯最佳,無雞湯可用清水加1勺濃縮雞汁替代
鹽:適量,火腿和干貝本身有咸味,最后調味時需嘗味再加
白胡椒粉:少許,選細磨胡椒粉
枸杞:10–15粒,用溫水泡5分鐘至舒展
水淀粉:1勺淀粉加2勺清水,淀粉選玉米淀粉
![]()
詳細做法
1. 預處理食材:娃娃菜洗凈后從根部切成4瓣,放入淡鹽水中浸泡5分鐘,撈出瀝干水分;火腿絲、泡發干貝、枸杞分別裝盤備用。
2. 炒香雞油基底:冷鍋放入雞油,開小火慢熬,待雞油完全融化、表面浮起細小油泡時,加入姜片和蒜末,翻炒10秒至蒜香溢出。
3. 熬制濃鮮湯底:倒入雞湯和泡干貝的水,大火煮沸后放入干貝,轉小火加蓋燜煮10分鐘。
4. 煮制娃娃菜:開蓋后放入娃娃菜,讓菜完全浸泡在湯中,中火煮3分鐘,期間用勺子將湯汁淋在娃娃菜頂部,使其均勻受熱。待娃娃菜葉片變軟、根部微軟時,加入火腿絲繼續煮2分鐘。
5. 調味與勾芡:加入少許白胡椒粉,舀起湯汁嘗味,根據咸淡加適量鹽;若喜歡濃稠湯汁,沿鍋邊淋入水淀粉,邊倒邊用鏟子輕輕推動,待湯汁微微起泡即可關火。
6. 裝盤增色:將娃娃菜整齊碼入碗中,根部朝下,葉片朝上,淋上湯汁,撒上泡好的枸杞即可上桌。
![]()
二、雞油燜雞樅菌
食材準備
雞樅菌:300克,新鮮雞樅菌最佳,無新鮮的可用干雞樅菌泡發,撕成均勻條狀
雞油:50克
姜片:3片
蒜瓣:3–4瓣,拍碎后去皮
生抽:2湯匙,選釀造生抽
老抽:1湯匙,僅用于調色
料酒:1湯匙,用黃酒或米酒
鹽:適量
白糖:1茶匙
水:100毫升
蔥花:適量
![]()
詳細做法
1. 預處理雞樅菌:新鮮雞樅菌洗凈后用廚房紙吸干表面水分;干雞樅菌泡發后擠干水分,放入鍋中干炒1分鐘去除水汽。
2. 炒香雞油與姜蒜:冷鍋放雞油,小火熬化后加入姜片和蒜瓣,翻炒20秒至蒜皮微微發黃。
3. 炒香雞樅菌:放入雞樅菌,轉中火快速翻炒2分鐘,至菌子表面微微發皺,加入料酒翻炒10秒。
4. 調味燜煮:加入生抽、老抽、白糖,翻炒30秒至菌子均勻裹上醬汁,倒入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加蓋燜煮10–15分鐘。
5. 收汁提香:開蓋轉大火,不斷翻炒至湯汁濃稠,嘗味后加適量鹽,翻炒均勻即可關火。
6. 裝盤:盛入盤中,表面撒上蔥花即可上桌。
![]()
三、雞油燒鮑魚
食材準備
鮑魚:6–8只,選鮮活鮑魚,每只約50克,大小均勻
雞油:50克
姜片:3片
蒜瓣:3–4瓣,拍碎后剁成蒜末
生抽:2湯匙
老抽:1湯匙
料酒:1湯匙,用黃酒
鹽:適量
白糖:1茶匙
水:150毫升
蔥花:適量
![]()
詳細做法
1. 處理鮑魚:用牙刷刷凈外殼和裙邊的泥沙,用刀沿殼邊緣劃一圈,將鮑魚肉與殼分離,去除綠色內臟和嘴部。鮑魚肉表面斜切十字花刀,深度為肉厚的2/3,放入淡鹽水中浸泡5分鐘,撈出瀝干水分。鮑魚殼洗凈備用。
2. 炒香雞油與姜蒜:冷鍋放雞油,小火熬化后加入姜片和蒜末,翻炒15秒至蒜香溢出。
3. 煎制鮑魚:轉中火,放入鮑魚肉,花刀面朝下,煎1分鐘至表面微黃,翻面再煎30秒至表面收緊。
4. 調味燜煮:加入料酒翻炒10秒,放入生抽、老抽、白糖,翻炒30秒至鮑魚均勻裹上醬汁,倒入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加蓋燜煮10分鐘,期間用勺子將湯汁淋在鮑魚上。
5. 收汁:開蓋轉大火,輕輕推動鮑魚,待湯汁收至濃稠,嘗味后加適量鹽,翻炒均勻即可關火。
6. 裝盤:將鮑魚殼擺入盤中,每個殼內放入1只鮑魚肉,淋上醬汁,撒上蔥花即可上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