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能活三十年的品牌不多,尤其是做安全套的。
當大家都在聊“性蕭條”“年輕人不戀愛”時,這個行業反而在暗處悄悄生長。
根據艾媒咨詢的數據,中國情趣用品市場仍在穩步上升,2025年規模預計突破2000億元。
![]()
換句話說,人們并沒有冷淡,只是換了一種方式表達自己。
在這場被誤讀的市場變遷里,有一個名字再次被提起:杰士邦。
有人說,它是中國性文化商業化的見證者;也有人說,它是最會“死里逃生”的品牌。
01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的性觀念還極為保守。
那個年代的電視廣告有洗發水、有家電、有補品,卻沒有任何品牌敢公開談性。
直到1998年,武漢的一家醫藥公司,決定干一件破天荒的事。
人福醫藥的創始人艾路明,那時剛帶領團隊做出名堂,做藥的邏輯是安全穩健,但他看到了一個長期被忽略的市場:避孕套。
他給新品牌取了個聽起來“洋氣”的名字:杰士邦(Jissbon)。
靈感來自《007》里的詹姆斯·邦德,暗示“安全與快感的結合”。
![]()
沒想到,這個名字,竟成了日后中國最知名的安全套品牌之一。
1998年冬天,廣州的公交車上出現了一條史上第一條安全套廣告:
“杰士邦,無憂無慮的愛。”
這句話當時炸開了鍋,媒體熱議、專家批評,但消費者卻記住了。
短短33天后,廣告被下架,卻讓杰士邦一戰成名。
那是中國第一次有人敢把“性”放到陽光下。
![]()
也正因為這一戰,杰士邦打開了零售渠道的大門,從藥店走進商超,從計生用品變成“快消品”。
到2002年前后,杰士邦已經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本土避孕套品牌。
那是它的第一個高光時刻,也是一段冒險者的青春。
02
創業的狂歡總有代價。
2000年代初,人福醫藥開始全面擴張,做金融、搞房地產、投資醫院。
資金越燒越緊,艾路明不得不割肉求生。
2006年,杰士邦被以1.37億元的價格賣給了澳大利亞安思爾公司,三年后,剩下5%股權也被賣掉。
一代國貨先鋒,就這樣被賣出國門。
很多員工當時都不理解:明明賺錢,為啥要賣?
艾路明說:“我們需要現金流。”
不過,這次“出海”,反而讓杰士邦迎來新的進化。
![]()
安思爾是全球最大的安全套制造商之一,旗下品牌遍布歐美。
進入它的體系后,杰士邦開始接觸到全球研發標準、供應鏈體系和海外市場邏輯。
那幾年,它的銷售額連年增長,甚至一度成為僅次于杜蕾斯的全球第二大品牌。
但掌聲背后,也有隱痛,它不再屬于中國,也無法再自己做主。
所有市場決策都要報批;所有營銷方向都要通過總部。
時間到了2017年,故事迎來了戲劇性的反轉。
澳大利亞安思爾出于戰略調整,決定出售全球兩性健康業務。
![]()
而老東家人福醫藥,聯合中信資本,以6億美元的價格把杰士邦買了回來。
那一年,媒體用了一個詞:“贖身”。
十一年前1億多賣掉的資產,如今要花幾十億買回來。
艾路明嘆了一句:“心疼,但值得。”
為了接收這筆業務,人福在新加坡成立了樂福思集團,杰士邦成為旗下主品牌,負責中國市場。
收購完成后,杰士邦再次回到祖國懷抱,也回到了人們的視線。
但現實并不浪漫。
高價回購帶來了沉重的財務壓力,整合成本巨大。
![]()
更糟的是,市場競爭已經不是十年前那樣,杜蕾斯在玩社交營銷,岡本靠“超薄”攻心,新銳品牌在線上崛起。
杰士邦重新站上舞臺,卻發現觀眾變了。
2017到2019年間,杰士邦的凈利潤幾乎停滯,這一次,杰士邦不得不重新定義自己。
03
轉機出現在2020年。
人福醫藥在調整主業時,決定再度出讓部分股權。
高瓴資本、博裕資本、松柏投資聯合入股樂福思集團,交易額約2億美元。
這一次,資本看中的不是安全套,而是更大的健康生活賽道。
有了資本的助推,杰士邦開始做減法:不再單純追求銷量,而是系統性地調整品牌形象。
它要擺脫“避孕工具”的單一標簽,轉向“情緒健康”“兩性健康”“悅己生活”的綜合品牌。
它推出情趣玩具、潤滑劑、女性私護、延時噴劑等產品線,做成一站式平臺。
![]()
在天貓、抖音、京東上,杰士邦的產品矩陣越來越豐富,數據顯示,它連續三年蟬聯線上情趣用品市場份額第一。
這一次,它不再躲在陰影里,而是要堂堂正正地存在。
時間來到2024年,杰士邦做了一件更大膽的事,那就是開大店。
那一年,武漢中城商都,一家以“杰士喵”為主題的明亮黃色門店正式開業。
店內分區有安全套博物館、女性專區、情趣服飾、個護專區。
![]()
不少情侶、潮人特意去打卡拍照。
社交平臺上,有人說:“第一次在商場看到這種店,居然還有點可愛。”
一個月后,第二家旗艦店落地武漢光谷,隨后鄭州開出限定慢閃店。
據品牌透露,僅一個月,就有40多個城市商圈表達合作意向。
杰士邦的CMO覃潔在采訪中說:“我們開大店,不是為了賣貨,而是為了讓大家重新理解我們。”
在她看來,線下門店不僅是銷售渠道,更是一場“觀念遷移”。
當人們能自然地走進一家情趣用品店,整個社會對性的理解就提升了一層。
很多人問,為什么杰士邦能活下來?
答案可能在于它懂得“升維”。
所謂升維,不是增加新品、換logo,而是從一個更高的層次去看待競爭。
杜蕾斯比它大,岡本比它薄,但杰士邦在做的,是讓消費者“敢談性、敢體驗、敢購買”。
期間三次易主,幾度被市場遺忘,卻一次次找回新身份。
在資本、文化、消費觀念的交錯中,它成了極少數仍能持續增長的國產品牌。
杰士邦的變化,其實是一面社會鏡子。
它見證了中國人的羞恥感如何被一點點消解,也見證了一個品牌怎樣借助社會變遷重新找到存在感。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