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浦東已總體達到CPTPP和DEPA正文條款的開放水平,正穩步拓展規則、規制、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11月6日,第八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浦東與世界:共筑開放之路,共繪產業新圖景”分論壇上,浦東新區區長吳金城作了上述表示。
在今年5月發布的世界銀行中國企業調查報告中,浦東在供電可靠性、獲取金融服務、市場公平競爭等22項測評中達到全球最優水平。當前,浦東正在全面對接OECD服務貿易限制指數的22個領域和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成熟度評估的10個指標,持續推動服務、數字、貨物貿易開放程度達到更高水平。
“特別是對于政府采購、綠色低碳、勞動保護等‘邊境后’制度領域,我們將進一步細化開放規則。”吳金城表示。
正在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浦東,是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核心區,擁有上海25%的外資企業、近50%的跨國公司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60%的持牌類金融機構、60%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和90%的集裝箱吞吐量和離岸貿易規模。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制度便利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浦東正積極推動更高水平的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目前,浦東已經實現制造業領域限制性措施“清零”,率先開展了增值電信、細胞和基因治療等服務業開放試點,分別設立了9家和40家企業,并持續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多便利。
資金流動方面,浦東正在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探索融資、并購、理財、債券等跨境金融服務,促進跨境收支便利化;貨物流動方面,浦東實現了全國首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保稅再制造業務落地,在綜保區內可以開展97類產品的保稅維修業務,實施離岸貿易印花稅優惠政策,并將采取更多舉措支持貿易新業態發展;數據流動方面,浦東在金融、航運、商貿領域出臺了數據出境負面清單,符合要求的企業可免除前置審批流程,未來還將推出更多領域的數據跨境流動。
同時,浦東也是中國鏈接世界的開放樞紐門戶,正在打造人員入境第一站、企業出海橋頭堡。
數據顯示,浦東國際機場2024年貨郵吞吐量378萬噸,躍居全球第二,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5151萬標準箱、連續15年排名世界第一。
基于上述定位,浦東目前形成了兩個重點區域——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出海企業集聚區。
其中,明年即將啟用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規劃面積0.88平方公里,東臨浦東國際機場,南接上海東站,東側區域為先行啟動區。合作區內將貨物流動的便利化延伸到自然人流動,從浦東機場出來,允許免簽入區停留30天,無須出關,可以進行商務洽談、離岸研發、展覽培訓等,并配備了酒店、免稅店、醫療、國際互聯網等服務設施。
明年3月,先行啟動區將舉辦國際電子消費展和中國對外投資大會。
“出海企業集聚區”則為出海企業提供從初期市場調研,到落地后項目對接,再到持續運營支持等一站式、全流程海外服務,降低企業出海風險與成本。目前集聚區已經匯集80余家專業服務機構,建成了覆蓋歐美、亞太、中東等區域的270余個全球站點。
開放的同時,浦東也正在搶占前沿科技領域的制高點,加速推動科產深度融合,多重“Deepseek 時刻”正在這里生成。
吳金城表示,上海是中國政府布局的第一個國際科創中心,浦東承擔了其中超過一半的國家創新任務。經過十多年高強度的連續建設、高密度的接續投入,財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從2021年的4.2%提高到今年的9.2%,帶動三大先導產業“都集聚、同時強”。
其中,集成電路產業鏈韌性不斷增強,基本實現從設計、制造、封測到裝備、材料、EDA軟件等全鏈條自主可控,規模410億美元、占全中國1/5;同時,硅光、RISC-V等多元技術路線攻關持續加快,今年1-9月電子元件出口206億美元、增長7.4%,為全世界集成電路供應鏈提供了越來越多的穩定性。生物醫藥產業集聚企業超4000家,全球TOP10的藥品企業和醫療器械企業分別有9家和10家布局浦東,在研管線近2000個,今年已獲批4款CAR-T產品,占全球30%;獲批7款1類新藥、占全國14%;BD交易金額204億美元、占全球14%。人工智能方面,張江模力社區運營14個月迅速集聚超過150家垂類大模型企業,智元機器人出貨量明年有望全球第一。
此外,浦東也在加速合成生物、衛星互聯網、新型儲能、核聚變等新賽道全鏈條生態集聚,搶占產業制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