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43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8分鐘
![]()
深秋的西安經開第三小學,浸潤在晨光與書香之中。教學樓里傳來的瑯瑯書聲,與校園中草木生長的靜謐交織在一起,共同訴說著八載光陰的故事。對校長張海蘭而言,這八年,是一場以“和潤·生長”為名的漫長耕耘——時光沉淀出愈發深厚的教育智慧,歲月滋養出愈加動人的育人情懷。漫步校園,唐代建筑元素與詩詞長廊相映成趣,傳統文化自然地流淌在每一個角落;孩子們的笑臉在秋日暖陽下格外生動,仿佛在印證著她常說的那句話:“教育是一場美麗的等待,我們只需給予每一粒種子成長的力量。”
1
時光深處的回望:
從新建校園到育人沃土
"記得第一次踏進這片工地時,眼前是正在施工的嶄新校舍。"張海蘭站在如今綠樹成蔭的校園里,目光穿越時光,回到2017年的那個春天。那時的她,面對這所由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投資興建的全日制公辦小學,心中早已繪就一幅教育的藍圖。
作為學校的首任校長,張海蘭見證了西安經開第三小學從2017年建校至今的整個發展歷程。八年前,她懷著對教育的無限憧憬,在這片校園里種下了對這片土地最深的期許。"每一粒種子都會發芽!"她輕撫著校園里如今已亭亭如蓋的樹木,"我們只需提供適宜的土壤,給予充足的養分,剩下的就是靜待每一朵花如期綻放,每一個果實自然成熟。"
八年,不足以讓一棵樹苗長成參天大樹,但足以讓一個校園成為育人沃土。
2
種子課程:
八年耕耘的生命交響
“1+N”種子課程體系,是張海蘭八載耕耘中傾注心血最多的領域。該體系以國家課程為根基,依托基礎、拓展、選修、綜合四大課程維度,構建起人格力、智慧力、健體力、審美力、實踐力五大“自生長”課程模塊,真正讓“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落地生根。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漫進校園,張校長已陪著早到的孩子們在操場奔跑。她常微笑著鼓勵孩子們:“身體是健康成長的底盤,底盤越穩,越能扛住成長路上的風風雨雨。”隨后,她會逐間走進教研室,全程參與老師們的集體教研,細致關注大家的“基本功打卡”——與數學老師逐字推敲課堂語言,為美術教師提供構圖思路,和音樂老師隨著旋律自如起舞,鼓勵體育老師把形體訓練嘗試加在課前的熱身運動之中……這,正是她堅持八年的“一人一課程”師資培養模式的真實縮影。
“教師的成長,連著每一個孩子的未來,更托舉著成千上萬家庭的希望。”說這句話時,她的眼神里滿是堅定與溫柔。
在基礎課程方面,學校不僅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標準,更注重學科間的內在聯系。語文課上,孩子們學習《詩經》中的植物描寫后,會到種植園尋找對應的植物;數學課上,測量種植地的面積變成了生動的實踐課;科學課上,植物生長的觀察記錄培養了孩子們的科學素養。
拓展課程則著力于開闊學生視野。學校的"經典誦讀"課程,讓孩子們在詩詞歌賦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生活中的數學"課程,通過設置生活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英語戲劇"課程,讓孩子們在情境中學習語言,感受異國文化。
選修課程更是百花齊放。學校整合校內外師資力量,開設了編程、機器人、民樂、擊劍、書法、泥塑等三十多門選修課。每到選課季,孩子們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要讓每個孩子都能順勢而為,找到自己的熱愛。"張海蘭說。
綜合實踐課程則以“輸出帶動輸入”為核心理念,注重學習成果的展示與轉化,讓每個孩子的成長都能被真實看見、被真誠認可。無論是童趣盎然的戲劇節、創意飛揚的科技節、活力四射的體育節,還是歌聲回蕩的合唱節、踐行生態文明的勞動節,都為孩子們搭建起展現自我的舞臺。在這里,每一位孩子都能綻放出向陽而生的蓬勃活力與獨特風采。
![]()
3
跨學科之美:
項目式學習的詩意實踐
"長安Study"項目式學習,是學校跨學科教學的重要載體,也是張海蘭教育理念的生動體現。這個項目凝聚了她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深入思考。
一年級的“草木識長安”課程,是典型的跨學科案例。語文課上,孩子們腳踩泥土,品讀生命萌芽的詩意;科學課上,追蹤種子落地、破土、生長的“冒險旅程”;數學課上,在盛開的花朵里把抽象數字變成具象的認知;美術課上,以畫筆勾勒葉片脈絡,定格植物的生長樣態;勞動課上,則躬身田間親手播種、澆灌、觸摸自然的溫度。張海蘭常常蹲在種植園里,和孩子們一起觀察植物的變化:"通過親近泥土和生命,孩子們編織起與故土最初的情感紐帶。"
二年級的“順時而食”課程,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生活有機融合。白露時節,孩子們在勞動課上親手熬制銀耳雪梨湯,在語文課上吟誦二十四節氣養生歌謠,在科學課上播種紫蘇、金銀花,悉心記錄植物從萌芽到收獲的全過程。“孩子們不僅是在學習知識,更是在傳承一種健康智慧的生活方式。”張海蘭說。
三年級的“絲路駝鈴”課程,將千年絲路的壯闊畫卷徐徐展開。升旗儀式上,孩子們聆聽張騫出使西域的壯舉,感悟赤誠愛國情懷;美術課上,用陶土塑出滿載絲綢與葡萄的商隊,體會“天下大同、和諧興邦”的絲路氣度;音樂課上,伴著悠揚旋律模仿敦煌飛天的曼妙舞姿,讓沉睡千年的壁畫重煥生機。孩子們不僅讀懂了絲路的傳奇故事,更將那份開放包容、勇于探索的絲路精神,悄然植根于心田。
四年級的"唐風建筑"課程,讓孩子們了解古代建筑布局規整、融于自然的理念。他們在美術課上捏制飛檐斗拱、繪畫梁柱紋樣;科學課上動手拆解拼接,探尋先輩榫卯結構的智慧;語文課上描寫建筑與自然山水意境的交融 。"當孩子們親手復制出一個個唐代建筑時,他們理解了美好的建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張海蘭說。
五年級的"生態長安"課程,將"環保理念"落地到勞動實踐之中。在校園的"雨水噴泉"邊,孩子們目睹雨水的循環使用,于是把洗手水、洗菜水收集起來進行種植澆灌、沖洗地面;種植園里孩子們學習制作環保酵素,將果皮變廢為寶。科學課上孩子們為流浪貓搭建溫暖小屋,在洗手間擱置薄荷、活性炭,用于降解空氣中的異味;數學課上,孩子們通過計算汽車尾氣的碳排放量,來測算需要營造多大面積的森林才能實現有效吸收。孩子們明白了保護環境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智慧。
六年級的"我為長安代言"課程,則是六年學習的綜合展示。每個班培養的小解說員,要用自己的語言向來賓介紹在校六年的學習成果。從資料收集到講稿撰寫,從表達訓練到現場展示,這個項目融合了語文、科學、英語、美術等多個學科。"每個班級的解說員就是長安文化的“播種機”,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綜合能力,更培養了他們的文化自信和家國情懷。"張海蘭欣慰地說。
4
隊伍成長:
在教研中破繭成蝶
面對建校初期教師隊伍年輕化的特點,張海蘭創新提出"學術興校"理念,建立了系統的教研體系。八年來,這個體系不斷完善,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支撐。
早上8點到8點20是數學的小教研,聚焦當日教學重點難點;每周的主題教研,深入探討單元教學方法創新;每月的大單元教研,復盤學科知識體系構建。"我們的要求是'不教研不進教室',確保每一節課都是精心準備的優質課。"張海蘭說。
在教研活動中,學校鼓勵教師充分交流、深入探討。"我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每個教師都要發言,都要貢獻智慧。"張海蘭說,"有時候為了一個教學重點的把握,為了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老師們會爭得面紅耳赤,但這種學術爭鳴恰恰是最珍貴的。"
八年耕耘,這種濃厚的教研氛圍帶來了顯著成效。學校目前有68名"三級三類"骨干教師,112名教師在省級教科研論文評選中獲獎,13名教師優秀案例獲得國家級獎項。更令人欣喜的是,教師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學能力持續提升,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5
創新實踐:
面向未來的教育探索
在扎實抓好基礎教育的同時,張海蘭帶領團隊積極開展教育創新實踐。學校提出"無情境不上課"的理念,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教學效果。
"在學習《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時,通過AI技術生成相應的詩意畫面,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張海蘭舉例說明,"在數學課上,AI演示幾何圖形的動態變化,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
在作文教學中,AI技術的應用更是取得了顯著成效。"AI系統可以在兩分鐘內完成全班作文的初步批改,為教師提供詳細的數據分析。"張海蘭介紹道,"但教師還要進行二次批改,因為教育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是技術無法替代的。"
學校還積極推動"無邊界學習"理念的落地實踐,打破傳統教育的時空界限。通過精心打造15個特色場館課程,讓學生從封閉的教室走向開放的種植園、創意工坊、科技體驗館等場所,在真實場景中學習,在實踐體驗中成長。
![]()
此外,學校還與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我們與北京大學合作開發人工智能課程,與西北工業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共享師資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我們的學生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張海蘭說。
6
守望者的幸福:
在平凡中見證不凡
八年來,張海蘭總是第一個到校,最后一個離校。她說,她喜歡清晨校園的寧靜,喜歡聽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每當看到孩子們快樂地走進校園,看到他們在課堂上閃閃發光的眼睛,看到他們在活動中綻放的笑容,我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說到這里,她的眼眶微微濕潤,"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幸福。"
八年守望,最讓她欣慰的不是那些榮譽和成績,而是孩子們的變化。"去年畢業的一個孩子告訴我,'校長,每年的7月4日我都會回來看您,咱們一定要相約在畢業班的納涼晚會上'。那一刻,我覺得八年的所有艱辛都值得了。"
7
時光深處的凝望:
教育是一場美麗的等待
站在第八年的門檻上回望,張海蘭目光沉靜而深遠。“八年前投身這片教育園地時,我內心滿懷期待,更深知其路漫漫。教育就是如此,我們只管用心耕耘,時光自會給出答案。”
“八年是新的起點。”她的聲音溫和而堅定,“我們要繼續做有溫度的教育,辦孩子們向往的學校,讓每一粒種子都能按照自己的節律生長。”
在書香彌漫的校園里,八年光陰沉淀為生命的豐盈。張海蘭的教育詩篇,仍在不疾不徐地書寫——我本嘉木,日有所長;和潤八載,靜聽每一粒種子破土、拔節、開花的聲音。在這片教育的沃土上,她始終是那個最用心的園丁,最執著的守望者,俯身傾聽每一粒種子成長的故事,靜待每一個生命在陽光下綻放獨特的光彩。
![]()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校長派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2025年11月9日—11日我們在西安不見不散,年度盛會,期待您的加入,歡迎掃碼報名!
![]()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
中小學"十五五"時期發展規劃編制與學校高質量特色發展·專題八講
![]()
邀請函| 中小學課程建設與發展大會暨第三屆特色課程博覽會
![]()
關于舉辦2025第二屆中小學科學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研討會的通知
![]()
2025全國中小學班主任發展力高級研修班暨《班主任說》編委會遴選
編輯|智庫君
說明|校長派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