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忻州教育的版圖上,忻州市第七中學校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山西省德育示范學校、三晉課改示范校、高質量發展優勝單位……一項項榮譽熠熠生輝,悄然印證著這所學校的雄厚實力。更令人矚目的是,作為忻州一中、忻州高級中學的“優秀生源基地”,該校畢業生考入忻州一中的達線率連年攀升,不斷刷新歷史紀錄。光環背后,忻州七中靠什么實現持續突破?
一、黨建引領鑄師魂:立德樹人的立體交響
在忻州七中,黨建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融入血脈的實踐力量。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與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校園處處可見。“三會一課”制度嚴肅規范,組織生活會與民主評議動真碰硬。學校著力將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錘煉成業務尖兵;深入師生開展調研,解決急難愁盼問題;“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黨務、校務公開透明,構建起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鑄魂強師”工程是核心抓手。學校大力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通過講述身邊師德故事、選樹師德標兵,讓高尚師德看得見、學得到。同時,實施“能力進階計劃”,通過密集的業務學習與專業技能培訓,持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與課堂駕馭能力,營造潛心育人、追求卓越的職業生態。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忻州七中構建了獨具特色的“1234”德育模式,通過“四育人”路徑編織立體教育網絡。課堂育人:深耕“行走的思政課堂”,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讓價值引領如鹽入水,實現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和諧統一。管理育人:政教、團委、國學辦等多部門協同,通過養成教育、儀式教育、立志教育、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及傳統文化浸潤,引導學生明法度、修言行、立大志。活動育人:每周舉辦班級才藝展示,常態化開展歌詠、演講、書畫等活動,傳統文化及非遺項目進校園……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成為提升學生藝術品位與綜合素養的沃土。陣地育人:心理咨詢室呵護心靈健康,“新時代文明實踐者”評選樹立榜樣,蒲公英廣播站傳遞真情……多元陣地共同奏響健康成長的協奏曲。
二、“13341”工程:鑄造高質量發展的教育引擎
忻州七中發展脈搏的強勁跳動,源于精心擘畫的“13341”工程。這一戰略設計,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忻府初中教育領跑者”的愿景,轉化為清晰的實施路徑。“1”個中心不動搖: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是貫穿一切工作的生命線。“3”支隊伍齊鍛造:強化管理人員、班主任、教師三支隊伍的專業能力和育人水平,構筑學校發展的核心力量。“3”項制度強支撐:以教師競聘上崗激發活力,以教師職務考核明確導向,以績效工資考核體現優績優酬,為隊伍建設注入制度動力。“4”項重點齊發力:師風建設鑄就師魂,德育教育夯實根基,常規教學守住質量生命線,教學改革點燃創新引擎。“1”個目標貫穿始終:所有努力最終匯聚成“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忻府初中教育領跑者”的終極目標。“13341”不是冰冷的數字組合,而是驅動忻州七中這艘航船破浪前行的精密系統,將宏偉愿景落實為可執行、可評估的日常實踐。
三、課改強基提質量:“溫·潤”理念下的智慧突圍
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質量的提升靠改革。忻州七中在課程與教學領域的探索,始終充滿智慧與溫度。秉承“溫·潤”教育理念,學校構建了以“知情意行”為主導的“潤德”“潤智”“潤體”“潤情”“潤行”五大課程模塊,形成獨特的“沁潤”課程體系。深度挖掘忻府詩詞、地域文化、民俗風情、清廉文化、國學經典等本土資源,開發出“情義、學粹、廉讓”系列校本教材,讓課程根植地方沃土,散發文化馨香。
學校視科研為騰飛之翼。自2000年以來,累計開展課題研究58項,其中省級以上11項、市級7項;2022年在區教體局“2+X”課題活動中,學校成功立項38項,內容涵蓋作業設計優化、安全教育深化、小組合作、勞動教育、閱讀推廣等多個前沿領域,實現了科研與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
順應時代潮流,忻州七中凝練出“一體兩翼一引擎”的“121”課堂教學模式,將教育比喻為一架翱翔的飛機:以“立德樹人”(教師使命)與“全面發展”(學生目標)為堅實的機身;以文科“四環節”與理科“七步法”為兩翼,依托問題引領和課題驅動,為教學改革提供理論支撐;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核心引擎,轉變“教”與“學”的方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習內驅力,構建高效課堂生態。
“121”模式重塑了課堂,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顯著提升了綜合素養和教學質量。作為七中教育集團牽頭校,該模式的成功經驗得以有效推廣,通過資源整合與潛能激發,促進了區域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形成了廣泛的社會輻射效應。
四、特色發展塑品牌:“五校”建設與協同育人的魅力綻放
忻州七中的魅力,在于其鮮明的辦學特色與深厚的文化積淀。學校持續推進“五校”建設常態化,為全面提升辦學品質提供堅實支撐。文明校園:以立志教育和“文明禮貌月”活動為抓手,激發學生內在動力,塑造優良班風,凈化校園風氣。清廉校園:營造“知廉、崇廉、奉廉、踐廉”氛圍,扎實推進清明政風、清凈校風、清正教風、清新學風、清和家風建設。書香校園:打造文化墻、閱覽室、家庭書柜等“五大營地”,保障每周閱讀課,辦好校園讀書節,開展多樣化閱讀活動,讓書香浸潤整個校園。智慧校園:強化希沃等信息化工具培訓,建設高質量校本教學資源庫,以數字技術賦能教學。平安校園:構建“12345”工作體系,織密責任網,融合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嚴格落實“五防”措施,筑牢校園安全防線。
學校堅持“五定”原則辦學,培養家長骨干,設立圖書角,舉辦讀書會,系統提升家長素養和科學育兒能力。
開展“溫情家訪、育見美好”大家訪活動,落實“六必訪”“六必進”;設立家長接待日與學校開放日,增強互信,匯聚智慧,形成強大共育合力。組織學生深入田間地頭體驗勞動,走進公園、特教學校開展志愿服務;帶領學生參觀秀容書院、博物館、徐向前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實踐基地,在研學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砥礪責任擔當。
“惟實惟新、立德立學”的校訓,凝聚著七中人崇尚的“實新”文化。這既是學校深厚底蘊的彰顯,也是全體師生精神氣質與責任擔當的體現。“實新”文化鐫刻于文化墻,融入新生入學教育,成為引領七中人求真務實、勇于創新、面向未來、不斷超越的核心精神力量。學校立足學生終身發展,提出“建幸福成長支點,育終身發展人才”的辦學宗旨,矢志打造一所氣韻高雅、品質卓著的精品學校。
忻州七中的崛起,是理念、制度、文化與行動同頻共振的成果。從“13341”工程的戰略定力,到黨建引領下“1234”德育的精耕細作;從“溫·潤”“沁潤”課程體系的匠心雕琢,到“121”課改模式的銳意突破;從“五校”建設的全面夯實,到協同育人的縱深推進,再到“實新”文化的持久浸潤——忻州七中走出了一條以立德樹人為魂、以改革創新為刃、以內涵特色為翼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當校歌悠然響起,一代代七中人正承載著夢想與榮光,在這片教育的沃土上,向著更卓越的未來,揚帆再啟航。學校不僅輸送著優秀學生,更在不斷探索初中教育領跑者的核心密碼——那就是對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和對育人使命的堅定擔當。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