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天正小學教育集團首次組織集團內三所學校——南京市天正小學、南京市南昌路小學、南京市紫竹苑小學的四年級師生共赴一場以“穿線制古籍,對話一代文豪”為主題的秋季研學之旅。本次活動是集團踐行“向一而聚,向遠而行”理念的一次生動實踐,旨在引導學生在真實場景中體悟科技與文化、學習與生活的深度融合。
研學活動中,在現代化智能車間,學生們見證了一場“機器人總動員”,從智能印刷設備的高速運轉,到AGV小車的精準穿梭,孩子們目睹了一本書籍的誕生,驚嘆于科技為傳統印刷帶來的革命性變革,切身感受到“中國智造”的魅力。在沉浸式漢字體驗空間,學生們通過VR技術穿越時空,與古代先賢對話,在壯麗山河的虛擬現實中感悟漢字與詩詞的永恒力量,進行了一次對中華文明根脈的探尋。
南京市天正小學:
當高科技遇上傳統文化,解鎖千年印刷智慧
![]()
![]()
![]()
來到VR沉浸式體驗館,同學們戴上VR眼鏡,在虛擬世界中,化身“小探險家”與古代文豪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好玩、刺激、驚奇!”體驗后,四(2)班胡緒睿、張祎涵、陳俊霖同學忙不迭地和現代快報記者分享,“我知道,這是用VR技術做出來的;我以后也想學習這樣的技術,制作這樣的大片!”
![]()
![]()
![]()
“AI數字人畢昇給我們講解活字印刷的流程,我還記得古人的造紙流程有好多步驟”“我玩了好多好玩的游戲,有‘饾版游戲’,還有色彩游戲……”參觀完鳳凰印刷文化博物館,四(3)班齊宇恬、陳昱含、孟夕越同學特別佩服古人的智慧,感覺很有收獲,大家在快樂的游戲中解鎖了新知識。
![]()
![]()
![]()
巨大的輪轉膠印機、折頁機、AGV智能小車、機械臂碼垛系統……智能車間仿佛現實版的“機器人總動員”。同學們還看到日常使用的課本、雜志,都是在這里生產出來的,更覺得無比神奇。四(4)班李璟妍、郭景譯同學看到了書本打印出來的全過程,印象非常深刻,“很壯觀,這些大機器工作的速度也很快,運輸的機器人尤其厲害!”
![]()
![]()
![]()
在“古法制書”環節,同學們每人都領到了一套DIY材料。四(5)班沈弘昕同學跟著老師指導的步驟,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古籍本”。被同學們稱為“科學小達人”的他,一直對各類科學知識很感興趣,他告訴記者,“我今天看到了古代和現代的印刷術,學到了很多知識。我覺得現代科技很厲害,我將來想學習更多的知識,也要制造這樣厲害的機器。”
南京市天正小學教導處主任張佩賢表示,這是一次體驗感非常好的社會實踐活動。一進入研學基地,孩子們就通過VR這一高科技的形式感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進入印刷車間,正好遇上小學語文課本第三冊教材的印刷過程,孩子們都學過第三冊,感覺尤為親切。膠裝、用騎馬釘裝訂……見證一本書的“誕生”,和孩子們當下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結合,孩子們收獲滿滿。
南京市南昌路小學:
觸摸印刷文明,感悟“工匠精神”
![]()
![]()
![]()
來到鳳凰印刷文化博物館,南京市南昌路小學四(3)班孩子們準備充分,他們帶著研學手冊和筆,邊聽講解邊記錄。郝怡朵、周宣妤、郭梓涵幾位同學告訴記者,“這是古代造紙術的步驟”“這是AI數字人畢昇展示的活字印刷術的流程”“我還看到了刻在龜殼上的字,古人好聰明啊……”穿線制古籍時,同學們跟著老師穿針、引線、包邊、打結……10多分鐘,大家都完成了第一本屬于自己的“古籍本”。四(2)班高浚源同學給這本“古籍本”命名為《古代名言與古文》,并在第一頁認認真真地默寫了第一篇古詩。
![]()
![]()
![]()
來到智能車間,這里智能印刷設備飛速運轉,高速膠訂機和精裝聯動線高效協作……第一次看到這么多大機器,四(2)班王多萱同學非常驚訝,尤其是看到機器快速“吐”出來的課本、雜志,讓她感覺很有意思。一旁的王銘澤同學也驚嘆地說:“這些機器太高效了!現代印刷術更科技、也更智能。我長大以后要做一名程序師,設計高效的程序,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
![]()
![]()
![]()
來到VR沉浸式體驗館,同學們再一次被科技的力量折服。“我覺得很驚奇,太有趣了!”四(4)班彭龍玥同學之前在學校的信息課上,聽老師講過VR的相關知識,但今天她是第一次戴上VR眼鏡,親眼感受VR作品的魅力,眾多栩栩如生的形象讓她印象深刻。
![]()
“聞到了書香、油墨香,感覺特別安心。”南京市南昌路小學副校長張林林說,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孩子們的學習特別貼近,孩子們都很激動。他們在印刷車間看到自己每天翻的教科書、補充習題是怎么經過排版、印刷、裝訂,一步步變成手里書,非常震撼,這是一種沉浸式的參觀學習。博物館里的設計,仿佛是帶大家與歷史的對話,弘揚了優秀的傳統文化,這和堅持民樂特色的南昌路小學非常契合。此外,讓師生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工匠精神”。在節奏非常快的現代社會,車間里的工人師傅對于質量的嚴標準、高要求,也讓師生們非常震撼。
南京市紫竹苑小學:
走進真實的生產場景,體驗真正的社會實踐
![]()
![]()
![]()
“我看到了《清明上河圖》”“我看到了瓦當、陶瓷”“我看到了我們上課用的語文書、數學書、英語書,還有補充習題……”參觀完鳳凰印刷文化博物館后,南京市紫竹苑小學四(2)班沈欣宇、蘇伊一、陳銀軒、黃詩軒幾位同學爭先恐后地和記者分享起來。博物館里陳列的珍貴展品讓他們大開眼界,各類有趣的游戲更是讓他們流連忘返,他們第一次認識到了“饾版游戲”,自己動手印刷了一朵美麗的花;在“姓氏尋蹤”里找到了自己的姓;在色彩實驗室直觀感受到設計的樂趣,更重要的,“我們學到了古代的造紙流程,特別神奇!古人很厲害,在這里我們學到了很多以前沒聽過的知識。”
![]()
![]()
![]()
來到智能車間,轟鳴的機器把同學們一下子拉回到現代,各種各樣的機器讓大家眼花繚亂。四(1)班李俊睿、田嘉樂、楊瑞辰等同學連連驚呼:“特別壯觀!這些大機器看上去都很厲害,同時又很安全。”練澤同學向記者描述了機械臂工作的場景,佩服地說:“現代的科學技術很發達!”
讓同學們驚奇的還有VR沉浸式體驗館,大家戴上VR眼鏡,再次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我們體驗了一回三幕劇。”四(3)班的鐘梓寧、步梓秋同學繪聲繪色地講述了這一趟VR奇旅,“第一幕我們站在一片竹筏上,岸邊看到了孔子、孟子、蘇軾等古代名人;第二幕我們突然站在了一只巨大的海龜身上,看到了古城、寶塔;第三幕突然又坐上了熱氣球,像坐過山車一樣,太刺激了!我們看的時候都激動地抱在了一起,巨好玩!”
“老師,我這第一步對嗎?”在“古法制書”環節,四(1)班鄭普元、顧給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古籍”,他們驕傲地告訴記者:“雖然我們以前沒有用過針線,但是我覺得不難,我還幫老師做了一本呢!”
![]()
![]()
“和傳統的秋游不一樣,這是一次真正的社會實踐。”南京市紫竹苑小學德育處副主任徐揚說,區別于傳統的游山玩水形式,孩子們在印刷車間看到了真實的生產場景。徐揚說,孩子們在車間參觀時非常認真,看到了教材的印刷過程,看到了工人師傅們用辛勤的工作保障了大家的教材及時到位。在此之前,孩子們每天用自己的課本或是看課外書,并不了解背后有這么多的付出。這樣的體驗,更有學習的意義。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黃艷 袁永紅/文 王玉秋晨/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