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學生情緒認知與表達能力,筑牢心理健康成長基石,臨川四中于10月22日組織學生開展“情緒表達我做主”心理團輔活動。活動通過趣味互動與實踐體驗,引導學生識別情緒、表達感受、掌握調節情緒技巧,取得良好輔導效果。
![]()
首環節以“情緒卡片”為載體,教師提前準備印有“憤怒、委屈、緊張、興奮”等基礎情緒的卡片,邀請學生上臺抽取。抽取卡片的學生需通過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演繹情緒詞——“開心時咧嘴笑眼彎彎”“委屈時抿嘴泛紅眼眶”,臺下學生則仔細觀察、積極搶答。當情緒詞被準確猜出后,表演者分享近期有關該情緒詞的真實經歷,如“上次數學測試取得了好成績,我就是這樣興奮地跑回家告訴媽媽的”,在互動中讓學生直觀感知情緒的外在表現,建立情緒與生活的深度聯結。
![]()
在“體會共情與信任”游戲環節中,學生分組協作完成任務:一名學生佩戴眼罩,另外兩名學生在其前方用自己的身體設置簡易障礙(如“跨過前方的同學”“左轉走兩步再和前方的同學擊掌”);另一名學生需通過清晰的語言指引(如“向前走一步,左腳輕輕抬高跨過前方同學的腿”),幫助同伴安全越過障礙。活動結束后,戴眼罩的學生分享游戲心得“看不見的時候有點害怕,但聽到同伴的聲音就覺得安心”,指引者則表示“擔心說不清楚讓他碰到障礙,心里一直很緊張”。通過換位思考,學生不僅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更深刻體會到信任與互助的意義。
![]()
![]()
最后,曾繪繪老師結合學生日常場景,講解并示范3種實用情緒調節技巧:用“像聞花香般慢慢吸氣4秒,像吹蠟燭般緩緩呼氣6秒”的生動比喻,教學生快速掌握深呼吸法;通過“專注觀察手邊橡皮的顏色、形狀、觸感”,引導學生體驗正念訓練;以“從手指到肩膀逐部位握緊再放松”的動作,帶領學生開展肌肉放松練習。隨后,教師模擬“與同學發生小矛盾”“考試發揮失常”等場景,組織學生現場練習技巧,多數學生反饋“練習后心里的煩躁感減輕了”,切實提升了應對負面情緒的能力。
此次主題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趣味實踐,有效幫助學生“懂情緒、會表達、能調節”。后續該校將持續豐富心理活動形式,為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提供更堅實的支持與引導。(曾繪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