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加強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營造關注學生心靈成長的良好氛圍,近日,撫州市臨川七小在五樓會議室特別舉辦了一場以“守護心靈,健康成長”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講座,李燕老師為全校教師帶來一場知識盛宴。
政策領航 筑牢心理教育根基
講座伊始,李燕老師深入解讀了新時代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她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已上升為國家教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被賦予了構建“預防為主、干預為輔、家校醫社協同”心理健康體系的重要使命。政策要求學校配備專職心理教師、建立標準化心理輔導室,并每學年至少開展一次全員心理健康測評。這些舉措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堅實的保障,讓師生們深刻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規范性。
科技賦能 精準識別心理危機
![]()
在“學生心理危機早期識別與評估系統”環節,李燕老師介紹了先進的AI預警平臺,以及科普了“心理危機形成原因”、“校園里常見的心理危機”、“心理危機的種類和表現時間”等。同時,李老師還列舉了教師需要關注的學生行為、情緒和生理變化等預警信號,如社交退縮、持續抑郁焦慮、不明原因軀體疼痛等,幫助教師們練就一雙“慧眼”,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危機。
危機應對 傳授安頓與干預之道
面對心理危機,李燕老師詳細講解了危機中的自我安頓與專業啟動方法。她強調,教師在處理學生心理危機時,首先要做好自我關懷,通過正念呼吸、建立工作邊界等方式避免共情疲勞。在專業干預方面,她介紹了“校 - 醫綠色通道”,一旦發現高危學生,能夠即刻啟動緊急預案,通知監護人并對接醫療機構。對于中低危學生,則制定校內輔導方案,進行定期追蹤和檔案更新。
多方聯動 構建心理健康網絡
在“危機的識別、評估與干預”環節,李燕老師提出了六步法:初步接觸時用開放性問題傾聽,避免評判;運用標準化量表進行風險評估分級;通知家長時注重溝通技巧,強調共同支持;對接醫療機構攜帶完整心理檔案;后續使用系統生成評估報告,動態調整方案。這一系列舉措構建了一個學校、家庭、醫療機構多方聯動的心理健康網絡。
此次心理健康講座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了臨川七小師生的心田。它不僅提升了師生們對心理健康的認知,更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相信在政策的引領下,在科技的助力下,臨川七小將為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撐起一片藍天,讓他們在溫暖與關愛中茁壯成長。(陳雨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