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初,蔣介石寢食難安,他費了那么大的力氣卻無法剿滅紅軍,讓他輾轉反側。后來,我黨通過蘇聯(lián)政府和宋慶齡等人的聯(lián)絡,希望與國民黨舉行談判。但是,蔣介石態(tài)度強硬,妄圖威脅我黨投降。我黨只能放棄談判,繼續(xù)與蔣介石斗爭。
![]()
在此期間,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愛國將領對蔣介石的政策非常不滿,不愿意再打內戰(zhàn)。而且,紅軍在陜北落腳后一直在做西北軍和東北軍的統(tǒng)戰(zhàn)工作,讓張學良和楊虎城對我黨我軍有了深入地了解,開始支持紅軍在陜北地區(qū)發(fā)展。
![]()
然而,蔣介石對張學良和楊虎城的異常感到不安,專程來到西安督戰(zhàn),逼著他們向紅軍發(fā)起進攻。張學良和楊虎城沒有退路了,只好發(fā)起了著名的西安事變,實施兵諫,扣留了蔣介石并迫使他停止剿共、一致抗日。
![]()
最后,我黨從民族大義出發(fā),派周恩來去協(xié)調,最終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蔣介石也被迫宣布停止內戰(zhàn),開始與我黨合作抗日。
應該說,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各方各派都是一件好事,尤其是促成了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對中華民族來說都是一件無量功德。但是,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件事來抹黑我黨,說是我黨暗中指使促成了西安事變。
![]()
對于這個話題,徐向前早就做過分析,認為紅軍能在陜北扎下根并發(fā)展壯大并不是因為西安事變。實際上,這完全是因為歷史的發(fā)展和各種因素的巧合。義相同,同時應避免產生歧義或誤導。以下是全面改寫的文本: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面臨著極其困難的處境。
然而,紅軍戰(zhàn)士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意志,克服了種種困難,完成了長征等偉大的歷史事件。首先,紅軍到達陜北后,雖然面臨著很大的困境,但是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歷練,紅軍已經有了適應艱苦環(huán)境的能力。
![]()
無論環(huán)境有多難、有多惡劣,紅軍戰(zhàn)士們都不會害怕,反而會越困難越能激發(fā)出堅強的意志。其次,張學良和楊虎城已經看到了紅軍的實力。他們幾次與紅軍交手都吃了敗仗,損兵折將。
而紅軍卻越打越強,因此他們比誰都明白如果聽從蔣介石的命令只能是給他當炮灰,讓自己的實力不斷削弱。因此,他們決定不再跟紅軍作戰(zhàn)。
![]()
最后,西安事變的發(fā)生完全是在我黨的意料之外,是一個突發(fā)事件。盡管如此,毛主席立即派周恩來去西安幫助解決這件事。最終,通過團結抗日的努力,實現(xiàn)了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偉大目標。
西安事變對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軍隊來說并不是絕境中的重生,而是突然出現(xiàn)了一個團結抗日的機遇。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這個機遇,并利用它最終實現(xiàn)了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偉大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