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狄克紅
立冬臨近,山東即將步入秋燥未消、冬寒漸生的“燥寒交織”時節,咽干咽痛、感冒頻發等健康問題隨之顯現。11月5日,山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慢病管理中心主任張昕接受采訪,分享秋冬健康養護要點,詳解醫院互聯網便民服務,為大眾健康保駕護航。
![]()
秋冬季節,咽干咽痛問題尤為突出。一方面,室內暖氣與空調的頻繁使用,導致空氣濕度降低、環境干燥,易引發咽喉不適;另一方面,秋冬時節氣候轉涼,有咽炎、氣管炎、肺炎病史的人群病情易復發,進而誘發咳嗽、感冒,加重咽喉癥狀,使得出現嗓子疼的人群明顯增多。
通俗來講,多數嗓子疼與“上火”相關,醫院為此專門推出“清火利咽飲”。其成分包含菊花、金銀花、麥冬、甘草,均為國家認定的“藥食同源”食材——所謂“藥食同源”,指某些物質既可作為食物,又可作為藥物,兼具營養與調理作用,是中醫“治未病”理念的重要體現。
![]()
“清火利咽飲”選用未經深加工的中藥飲片,保留原始形態,沖泡后可見藥材原貌,適用于緩解上火引發的咽喉不適。張主任表示,該茶飲不僅食材兼具藥食同源屬性,配方更是醫生依據中藥藥性與藥理科學搭配而成,安全適配范圍廣泛。
談及秋冬感冒預防,張昕主任給出兩點核心建議:一是堅持多喝水,秋冬人體水分揮發較快,充足飲水既能緩解干燥不適,也能助力身體新陳代謝;二是保持適度運動,切勿因怕冷長期待在室內,建議適度接觸冷空氣、呼吸新鮮空氣,并搭配規律運動,以此有效提升免疫力,降低感冒發生概率。
作為治未病中心主任,她還強調了“治未病”理念的重要性。該理念源自《黃帝內經》,核心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即提前預防疾病、及時干預小病,避免病情加重。“治未病”是醫療“關口前移”的重要體現,據世衛組織數據,達到同等健康標準所需的預防投入與治療費、搶救費比例為1:8.5:100,也就是說,在預防上多投入1元,便可減少8.5元治療費,同時節約100元搶救費。
![]()
張昕主任介紹,目前通過互聯網開具“清火利咽飲”的需求已超過線下。市民可通過微信搜索“山東省中醫院”小程序進入互聯網醫院,點擊“便捷購藥”自行選購“清火利咽飲”,全程耗時不超過5分鐘,下單后可直接郵寄到家。除了“清火利咽飲”,互聯網醫院還有多款“寶藏產品”,可有效應對秋冬季節健康問題。
【互動有禮】
在這個秋冬時節,你有什么獨特的養生心得?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交流!我們將隨機抽取25位幸運讀者,送出省中醫特制養生茶飲一份及中藥玩偶一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