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的血管,不是草藥的垃圾場。生命不該為荒唐殉葬。
前文回顧:
近日,藥監局、衛健委、中醫藥局三家單位罕見地聯手,甩出一紙“最后通牒”。
所有在2019年前上市的中藥注射液,一律重新評價,交不出安全有效的數據,就退市——滾出市場。
![]()
換句話說,這是一場針對130多種中藥注射液的“集體補考”。不過這次,謀財害命的直接紅牌罰出,連卷子都懶得編的,干脆別進考場了。
有意思的是,2019年之后,壓根沒有新的中藥注射液上市。
這就好比一家餐館,后廚已經五年沒出過新菜。你猜為什么?
不是因為廚子懶,而是食客吃完躺進醫院的太多,老板不敢再掛菜單。
現在,監管部門終于決定把舊菜單上的菜全部重新試吃一遍,誰吃了拉肚子,誰就永久下架。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1
為什么要淘汰中藥注射劑?因為人命要緊。
答案簡單得讓人憤怒:我們用鮮血交的學費,已經夠開一所醫學院了。
今年5月,一支刺五加注射液又帶走一條命。患者走進醫院時還能走路,輸液兩小時后,直接進了太平間:
2025 年 5 月 4 日,安徽阜陽一 54 歲男子因頭暈前往阜陽市中醫院就診,初步診斷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高血壓病、黑矇待查。17 時 58 分,男子開始輸液,輸液藥品為 200 毫升氯化鈉注射液和 100 毫升刺五加注射液。輸液開始后,男子感到手部瘙癢不適,并伴有劇烈腹痛,隨后出現口周麻木等癥狀,醫生立即停止補液。18 時 21 分,男子意識模糊,頸動脈搏動消失,院方予以除顫、心肺復蘇等搶救措施無效,19 時 39 分,男子被轉至阜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20 時 02 分,男子經搶救無效死亡,居民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顯示原因是呼吸心跳驟停。
而這款一年賣五、六億的“明星產品”,早在2008年就因生產安全隱患被勒令整頓。整頓了什么?整頓成了“定期奪命工具”?
![]()
再看看其他中藥注射液:
2003年葛根素注射劑放倒11人,2006年魚腥草注射液讓258人嚴重不良反應、44人死亡,2008年一名出生僅9天的新生兒,被茵梔黃注射液直接送離人間……
這些不是冷冰冰的數字,是曾經心跳的溫度,是家庭破碎的聲音。
中藥注射液的不良反應率,常年像房價一樣堅挺。《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顯示,2011年到2017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占比一度超過50%,到2024年仍占24.6%。
這哪是“輔助治療”,這是“隨機抽殺”。
2
西藥注射液成分單一,純度可控,劑量精準。
而中藥注射液呢?一棵草藥里幾百種成分,誰是真有效、誰是有毒、誰會和其他藥物起反應,基本靠猜。
許多中藥注射液連“有效成分”都說不清,說明書上寫著“清熱解毒”,但到底是哪個分子在解毒?對不起,“尚不明確”。
而且中藥注射液是直接打進血液,所以,過敏反應、肝腎毒性、溶血反應……不良反應清單長得嚇人。尤其對孩子,他們的臟器還沒發育完全,一針下去,可能就是一輩子的代價。
把當歸、黃芪推進血管,不是創新,是反智。
中藥注射液誕生于缺醫少藥年代,土法上馬。但后來我們卻把這根“應急拐杖”用成了“常規武器”。
為什么?因為利潤高到令人發指。
一支成本幾塊錢的中藥注射液,進醫院能賣到幾十上百。
藥廠、經銷商、醫院、醫生,形成一條心照不宣的利益鏈。有些醫生開藥,不是看病情需要,而是看回扣比例。這哪里是治病,這是“合法謀殺”。
這次“最嚴監管”,與其說是整頓,不如說是“還債”。還的是對患者知情權的債,對生命尊嚴的債,對科學精神的債。
未來,中藥注射液要么徹底退出歷史舞臺,要么老老實實通過現代醫學的隨機雙盲試驗,用數據說話。別再用“尚不明確”糊弄生命。
患者的血管,不是草藥的垃圾場。生命不該為荒唐殉葬。
已開快捷轉載,文章可自由轉載
釋永信與劉某某通奸的警方訊問筆錄全文已404,可點擊關注“不正確”公號,在后臺輸入“筆錄”領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