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
作者 | 田羽
一次捐贈,把兩個“老登”送上了熱搜。
11月1日,江西水利電力大學官微披露,段永平向校方教育基金會無償捐贈1萬股貴州茅臺股票,按市值算約1500萬元。
這位“中國巴菲特”在社交賬號上輕描淡寫地說:“其實只是1萬股茅臺,他們每年花分紅就好。市值只是暫時的。”
捐茅臺本身就足夠吸引眼球,而一句“市值只是暫時的”,更是讓這場捐贈多了幾分意味。于是,中國投資界最傳奇的“老登”,和A股最具象征性的“老登股”,再次捆綁在一起殺進輿論場。
過去一年,段永平因為“茅臺信仰守護者”的身份而頻頻引發熱議。在茅臺三季報揭曉、業績接近零增長后,有網友追問他是否會下修茅臺的價值判斷,他也只回復了兩個字:“不會。”
但問題是,昔日“股王”的未來,真如像段永平說的那樣輕松嗎?
截至11月6日收盤,貴州茅臺股價報1435.13元,較去年10月高點1844.44元,已跌去超過20%。
但真正讓市場心驚的,還不是股價跌到1400元的區間,而是飛天茅臺的“零售價崩盤”了。在部分電商平臺上,53度飛天茅臺的零售價,已跌到官方指導價1499元。
這意味著,茅臺正被迫回歸它最初的身份:一瓶酒而已。
與此同時,資本的腳步也在悄然后退。三季度,茅臺從偏股基金的“前三大重倉股”滑落至第十位,基金持倉占比持續下降。
資本在撤退,基金在減倉,價格在下滑。
老登還在挺茅臺,茅臺卻似乎已經挺不住老登。
茅臺不缺老登信徒
在中國資本圈,段永平三個字幾乎就是“傳奇”的代名詞。
1983年,他畢業于浙江大學無線電系;此后創立“小霸王”和“步步高”,后擔任步步高集團董事長。在段永平加持之下,步步高系高管還創立了vivo、OPPO兩大手機品牌,快遞品牌極兔。2025年3月,段永平以100億人民幣財富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榜單2575位。
但段永平更響的標簽,是“中國巴菲特”。
截至2025年6月底,他管理的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總市值達115億美元。其中,蘋果是絕對核心,占比超過六成;第二大持倉是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占比14.2%;第三位是拼多多,之后是西方石油與阿里巴巴。
而在A股,段永平的最大信仰,可能就是貴州茅臺。自2012年首次建倉起,他已持有茅臺超十年。三次行業危機,他從未減倉,反而逆勢加碼。他的邏輯很簡單:茅臺是A股唯一兼具“品牌壟斷、定價權、抗通脹”三重護城河的公司,這與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如出一轍。
在他看來,賣出茅臺無異于“用黃金換銅”,除非找到更具確定性的資產,否則沒理由動。
哪怕今年以來,茅臺股價不理想,段永平依舊“挺茅臺”到底。
7月18日,有投資者向段永平提問,稱自己買不起茅臺股票,轉而關注神華,詢問持有十年是否比存銀行合算。段永平回應,“神華不如茅臺,但大概率比存銀行好。”
10月13日,他又在雪球賬上發文:“今天買了點茅臺。”段永平認為:“跟不喝貴州茅臺也不認識喝貴州茅臺的人聊貴州茅臺,是不是件很怪異的事情?喝酒有害健康、年輕人不喝貴州茅臺……這些理由聽上去都挺有道理,但你真覺得有人能copy貴州茅臺嗎?有人能copy可口可樂嗎?”
把茅臺比作可口可樂,這種邏輯里多少有點巴菲特的影子。這或許就是所謂的“信仰投資”,買的不只是酒,更是中國人的消費習慣。
而段永平,也不是孤軍奮戰。在“茅臺信仰者”陣營里,還有另一位老登級代表——基金經理張坤。
截至三季度末,張坤掌管的易方達藍籌精選,依舊穩穩壓著四大白酒:貴州茅臺、瀘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
他認為,中國內需消費市場依然是投資沃土,當前較低的估值水平提供了充足的安全邊際。更直白點說:中國人還會喝,茅臺現在不貴。
不過,眼下茅臺酒價一路走低,銷售端的疲態逐漸顯現,段永平所代表的資本市場信仰,可能正被現實一桶接一桶地澆上冷水。
1499元的茅臺來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段永平捐出1萬股茅臺的3天后,飛天茅臺的價格徹底扛不住了。
據“今日酒價”數據顯示,11月4日茅臺價格已跌破1600元;而在拼多多上,1499元的飛天茅臺,已經可以拼單買到。
![]()
1499元是什么概念?那是茅臺的官方指導價。也就是說,這瓶曾經代表“身份與稀缺”的酒,如今回歸了原形,它不再是“硬通貨”,只是一瓶白酒。
“今年的銷量跟往年比差了一半,外面貨太多,導致價格也跌得厲害。”有白酒經銷商對媒體說。多名受訪者認為,上半年的“禁酒令”對白酒產生了短期影響,但更致命的是其他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消費者對于白酒需求的長期不足。
更詭異的是,價格不斷下跌,不但沒有帶來搶購熱潮,反而加劇了市場的觀望情緒。
有酒商透露,飛天茅臺下跌不僅沒有激發市場需求,反而加劇了市場的觀望情緒,形成“越跌越不買”的負向循環。也有倒爺表示,目前煙酒店鋪進貨意愿低迷,多采取“到貨即出”策略,不敢囤貨,并普遍預期價格仍將下行。
面對失控的價格曲線,茅臺也在“自救”,在過去一年多來陸續推出一系列穩價舉措,包括在產品投放與渠道政策方面作出多項調整,暫停多地推行的“企業申購1499元飛天”政策、取消12瓶大箱飛天投放及開箱政策、叫停巽風375ml茅臺酒的合成行權等等。
今年9月,茅臺集團總經理王莉在華東調研期間,與機構投資者舉辦了一場小范圍交流會。會上她明確,公司將努力把飛天茅臺批發價維持在1800元以上,著重強調量價平衡。
此外,茅臺經銷商們也嘗試聯合穩價。今年6月,部分省區茅臺經銷商聯誼會達成共識,限制向電商平臺、批發市場及省外渠道供貨,并加強市場巡查力度。
但現實依然很骨感,這些措施始終難以阻止茅臺酒價下跌。
更深層的危機,是消費斷層。
年輕人不喝茅臺,也不想喝。在一眾新消費浪潮里,中國白酒顯得格外遲鈍。口味上贏不年輕人,形態上也缺乏創新。行業觀察人士直言:威士忌講的是時間價值,清酒賣的是匠人精神,而中國白酒,卻困在“20年陳釀”“30年窖藏”的自我陶醉里。
飛天茅臺跌的,不只是價格,更是“稀缺溢價”。那個曾讓茅臺成為“硬通貨”、讓茅臺股封王的故事,正在被市場重新審視。
業績增速接近0
當段永平們的信仰,撞上茅臺的價格跳水,問題開始變得刺眼:茅臺,還能撐起那份信仰嗎?
要看清這一點,就得從價值投資的“黃金指標”——ROE(凈資產收益率)說起。
ROE簡單理解就是凈利潤除以凈資產,看的是公司每一塊錢的凈資產能賺多少錢。它不講故事,只講效率——ROE高,說明企業凈資產在高效地“賺錢”;ROE低,則說明凈資產在“躺平”。
而ROE也決定了公司能不能“滾大雪球”。因為企業盈利后,賺到的錢一部分分紅,一部分留下來再賺錢。留存利潤變成新的凈資產,如果再按原來的ROE速度繼續滾,雪球就會越滾越大,企業的成長屬性也就能跑出來。
巴菲特說過,他喜歡ROE超過20%的公司;芒格更直白:“長期股東回報率,最終會接近企業的ROE。”
茅臺一直不缺價值投資的“鐵粉”,其中一個關鍵就是它驚人的ROE。2025年前三季度,貴州茅臺的ROE為24.64%,意味著2025年的ROE有望在30%以上。
這個數據放在目前A股,依然是大公司的“天花板”級別。我們統計了2024年營收超過500億元的上市公司(簡單設置比較的規模門檻),茅臺的ROE排在第四,僅次于兩家保險巨頭(新華保險、中國人壽)和黃金股紫金礦業。但關鍵在于,這三家的ROE去年都比茅臺低了至少10個百分點。
![]()
這反映出,茅臺ROE不僅高,而且穩。事實上,A股幾千家公司里,過去十年每年都能穩穩維持ROE在20%以上的,只有11家。茅臺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一只白酒股。
![]()
然而,歷史并不能代表未來,甚至不能代表現在。
今年三季度茅臺營收390.64億元,僅同比增長0.56%;歸母凈利潤192.24億元,同比增長0.48%。
ROE依然亮眼,增長卻停擺。這背后的信號,恐怕弊大于利。
芒格那句“長期股東回報率接近ROE”,有個很殘酷的前提,就是得能把賺來的錢,以同樣高效率繼續投出去,讓雪球越滾越大。能再投資,高ROE才是增長力;不能再投資,ROE再高也只是數字。
問題在于,茅臺已經被困在“錢太多、地太小”的局面。產能到頂,提價受限;新業務一個接一個,從冰淇淋到巧克力,都是雷聲大、雨點小。錢源源不斷進來,卻找不到新的地方“錢生錢”。
于是,利潤只能原路返回,流回股東賬戶,而不是流向未來。
choice數據顯示,2022-2024年,茅臺歸母凈利潤合計2236.8億元,其中1875.3億元拿來了分紅,占比約84%。
這正是茅臺目前最尷尬的地方——還能吃老本,但已經難再高增長。茅臺也慢慢從“成長股”滑向“紅利股”。當市場開始用“分紅率”而不是“增長率”給茅臺定價,茅臺的股價自然就會開始降溫,資本市場也會用腳投票。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5278只主動偏股型基金的前十大重倉名單中,茅臺的排名從二季度的第三位,一口氣跌到了第十。重倉它的基金數量也在減少,從上季度的600只,掉到573只。
![]()
當然,即便幾乎“零增長”,茅臺還是不缺信徒。
有網友在雪球上向段永平提問,“請問段總茅臺三季度利潤已經零增長了,如果茅臺未來兩三年開啟負增長階段,再過三年出現個位數增長,導致用了好幾年才重回雙位數增長狀態,您會下修對茅臺的價值判斷嗎?”
段永平只回了兩個字:“不會。”
但如果你想抄段永平的作業,可能想得太簡單了,類似的故事,早就上演過。
2021年下半年,騰訊的股價一路下行。那一年8月,段永平第一次公開表示買入騰訊,并放話:“再跌再多買些。”
隨后,他的確多次加倉:2022年2月,以53.5美元買入10萬股;同年4月,用分紅再買;到了8月,騰訊跌至37.37美元,他再次買入10萬股,還說“跌到30美元繼續買”.
不少散戶看到“投資大佬”連續出手,紛紛跟進,以為找到了抄底信號。然而,隨后的劇情卻出人意料。面對網友追問,段永平輕描淡寫地透露:他所有騰訊持倉,占其總倉位“還不到1%”,甚至稱這“還不算實質性投入”。
此言一出一片嘩然,點醒了許多人。原來大佬口中的“抄底”,只是一次輕倉試探;而跟風者卻可能已押上重注。當股價繼續下探,段永平能從容等待,而普通人可能早已陷入被動。
所以,即使你相信段永平的判斷,也別急著全盤照搬。他有的是籌碼和時間,而你輸得起。
參考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中國巴菲特”捐了市值1500萬元茅臺股票!本人回應:他們每年花分紅就好》
上海證券報《段永平,捐了1萬股茅臺!》
財新《白酒三季度繼續“磨底” 茅臺營收增速不及1%五糧液營收下滑五成》
酒周志《茅臺跌破1700元,年輕人愿意喝了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