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地帶的深圳福田中心區,一所擁有56年歷史的名校正經歷深刻蝶變。深圳市福田中學——這所建于中心城區、坐落于繁華CBD的國家級示范性高中,已于今年9月中旬掀開集團化辦學的嶄新扉頁。站在全新起點,“集團化”后的福田中學,如何進一步夯實辦學根基、深化教育內涵,走出高質量、有特色、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
時代呼喚:從傳統名校到科學高中的戰略轉型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成為國際博弈的核心賽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強調“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特色優勢”。作為深圳中心城區的基礎教育排頭兵,福田中學敏銳緊跟時代潮流,在科創育人領域深耕細作。
![]()
相鄰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腹地,福田中學周邊集聚眾多科研機構與高科技企業。依托這一獨特區位優勢,學校肩負起培養科技創新后備人才的特殊使命。集團化辦學后,學校整合福田區第二實驗學校、皇御苑實驗學校、福南小學、福田小學等成員校資源,構建貫通小初高的教育體系,為科創人才培養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體系創新:“一核雙環三融四維”育人新格局
福田中學構建的“一核雙環三融四維”育人體系,是科學特色建設的核心架構。
![]()
“一核”即指16年貫通式培養路徑。福田中學教育集團以“小學—中學—大學16年貫通式科創后備人才培養”為核心,學校聯合南方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高校設立“鯤鵬少年院福田中學分院”,建立高校導師庫,實施“一生一案”個性化培養。這一長周期機制打破學段壁壘,為有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搭建連續成長通道。
“雙環”是指內外協同賦能機制。內環以教育集團為主體,實現課程貫通、師資共享、管理一體;外環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區優勢,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三大資源。內外協同讓學生直達科技前沿,深度參與真實科研項目。
“三融”指的是三方資源深度聯動,集團推動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業資源融合,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合作聘請兼職教師,與南方科技大學共建課程體系,與華為、騰訊、大疆等共建實踐基地,構建多元育人格局。
“四維”則是四維課程支撐體系。集團系統打造四大課程模塊——科學思維與方法,筑牢邏輯根基;科學研究與創新,強化探究能力;科學實踐與工程,錘煉動手本領;科學倫理與思政,塑造責任意識。這套體系標志著學校從傳統教育向未來教育的全面轉型。
硬件升級:12億元新校園里的科創生態圈
走進福田中學新校園,現代化的科創設施令人印象深刻。總投資12億元的新校園建筑面積達12.7萬平方米,設60個教學班。其中,重點打造的科創中心尤為亮眼:1500㎡五層科創樓內設5大實驗室——人工智能實驗室(配算法終端、機器人套件)、創客空間(含激光切割機、3D打印機)、生命科學探究實驗室(備熒光顯微鏡、PCR儀)及量子科技、金融數學實驗室。
![]()
學校還與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國際紅樹林中心等9家單位共建“科技實踐基地”,形成“校內探究+校外研發”的完整實踐鏈條。
師資建設:博士領銜的“科創天團”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科學教育的關鍵保障。福田中學科技教育核心團隊實力雄厚。在科學教育教研組6名專職教師中,有物理特級教師1人、博士4人,他們分別是特級教師陳典義,以及博士教師商勇(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專業)、成佳淇(香港中文大學物理專業)、朱琳(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專業)、廉靖茹(南?科技?學生物專業)。學校另聘深圳科創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研究員、騰訊工程師等5人為校外導師。通過“月研討+年培訓+企業實踐+跨科教研”模式提升師資,未來計劃新增正高級教師3-5人、特級教師2-3人、博士教師5-8人。
課程重構:貫通小初高的科創課程鏈
福田中學以集團化辦學為新引擎,正在構建一個貫通小初高、銜接未來的科學課程體系。這一體系以國家課程為根基,以集團特色校本課程為骨干,以開放式科研實踐為高峰體驗,旨在系統培育面向未來的創新人才。
![]()
在思維培育課程中,學校開設《批判性思維與科學方法論》,推行跨學段PBL與科創辯論賽;科研創新方面實施“導師+項目”制,對接丘成桐科學獎等賽事,建立種子項目庫;工程實踐方面打造機器人、無人機等項目群,與華大基因合作實現“創意—產品”全流程實踐;倫理塑造層面則全學段覆蓋科技倫理課程,探討基因編輯等議題,培育“科技向善”理念。
輻射引領:從名校標桿到全域共享
育人成果顯著
經過系統化的科學教育實踐,福田中學的學生科技素養顯著提升。2024 年,學生項目《云墨——智能毛筆手法助手》獲第九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萌芽賽道(面向中學生)“創新潛力獎”(全國前20強);近三年孵化學生課題40余個,申請多項專利,100余人次獲國省市榮譽,校園科創節參與率達100%。
![]()
福田中學的科學教育創新,不僅惠及本校學生,還通過集團化辦學和結對幫扶機制,產生了廣泛的輻射效應。學校在結對幫扶上,開放四大課程資源,派干部掛職,建立師徒結對機制;還通過“福田區高中聯盟”“名師工作室”等平臺向區內學校分享經驗。
![]()
未來展望:打造科學教育“福田模式”
展望未來,福田中學三年藍圖已清晰繪就:深化科工融合開發跨學科課程,擴大與華為、大疆等企業合作共建研發基地,加強“雙師型”師資培養,力爭成為“廣東省高中科技教育標桿”。
![]()
“集團化絕非規模擴張,而是資源重組與體系升級。”學校負責人表示,“16年貫通培養破解學段割裂難題,內外資源融合構建科創生態,這正是我們對‘科學高中’的回答。”
這所坐落于深圳中心城區的學校,正以其獨特的“福田經驗”,為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高中科學教育提供著寶貴范式。其破繭成蝶的轉型之路,正在為中國高中教育多樣化特色發展寫下生動注釋。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周正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