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屆紅棉文學獎頒獎典禮暨《紅棉》創刊10周年系列活動舉行。
11月4日上午,第八屆紅棉文學獎頒獎典禮暨《紅棉》創刊10周年系列活動在深圳市龍崗區橫崗文體中心舉行。本次活動由深圳市作家協會、龍崗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橫崗街道黨工委及辦事處聯合主辦。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中國作家網總編王楊,廣東省作協創研部主任林世斌,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王國猛以及鄧一光、林白、王十月、鄭小瓊、陳行甲、黃禮孩等一眾文學名家共同見證了《紅棉》創刊10周年盛事。本次活動也拉開了第26屆深圳讀書月橫崗街道系列活動的序幕。
投稿量創新高 胡小躍獲年度致敬獎
第八屆紅棉文學獎于2025年7月啟動征稿,共收到來自全國的小說、詩歌、散文等5200余篇(部)參賽作品,投稿量創歷屆新高。評審委員會由茅盾文學獎評委、省市作協專家及鶴湖智庫成員組成,采用雙向匿名評審機制。最終,200部作品進入終評,經過提名、初評與終評多輪遴選,評選出多個重要獎項。
年度致敬獎由著名翻譯家胡小躍獲得,他曾獲法國“文藝騎士”及“文藝軍官”勛章,并榮獲傅雷翻譯獎;年度小說獎得主為魯迅文學獎獲得者王十月,獲獎作品為《不舍晝夜》;年度詩歌獎頒予當代女性文學代表作家林白,獲獎作品為《身體的雷霆》;年度散文獎則由知名公益人、作家陳行甲摘得,獲獎作品為《別離歌》;年度新銳獎獲獎者為龍崗本土青年作家肖千超,獲獎作品為《上天臺》。“紅棉文學獎是立足深圳、走向全國的一個文學獎項。這次獲獎對我個人來說,是我書寫生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鼓勵,我會繼續書寫下去。”陳行甲表示。
據了解,為積極響應中宣部提出的“新大眾文藝”創作導向,本屆獎項特別設置了“新大眾文藝獎”。橫崗胡楊林透友、醫務人員與志愿者共同創作的詩集《我的余生》榮獲該獎項第一名,東莞作家王瑛、溫雄珍以及龍崗本地作家胡四民、張淑琴等同時獲獎。
主題特輯展出 讀書月系列活動將舉辦
頒獎典禮現場,舞蹈愛好者還帶來了紅棉主題交誼舞展演,彰顯橫崗“交誼舞之鄉”的獨特魅力。橫崗街道同步發布新IP形象“AI寶”,全方位展現“AI橫崗·YUE文旅”新活力與“四有”街區新形象。此外,街道還與《特區文學》《書都》等雜志社、深圳市亞洲銅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結為《紅棉》文學共建單位。
據介紹,在創刊10周年之際,《紅棉》主題特輯在橫崗文體中心9樓正式開展。展覽通過文稿、圖片、實物與影像等形式,全面回溯《紅棉》十年來的文學探索與文化實踐。與此同時,深圳圖書館北館五層深圳文學館同步推出“紅棉十年,文學綻放”專題展覽,集中展示《紅棉》刊物與紅棉文學獎獲獎作品。圍繞第26屆深圳讀書月,一系列閱讀活動也在橫崗開展。
八屆賽事共300余位作家獲獎
紅棉文學獎自2017年設立以來,八屆賽事共有300余位優秀作家獲獎,成為深圳文化根脈蓬勃生長的生動縮影。從一本地方內刊到全國性文學獎項,從單一文學創作到“文學+”生態構建,紅棉文學用十年實踐回答“地域刊物如何助力當地成長為文學重鎮”的時代命題,交出一份文化賦能城市、溫潤人心的“橫崗答卷”。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表示,《紅棉》是非常重要的文學內刊,紅棉文學獎很有代表性。而且它是文化、文學的一個溝通橋梁,使得橫崗在文學的意義上,具有很強的全國性。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王國猛表示,紅棉文學獎和《紅棉》雜志現在已經走向全市乃至全國,無論是專業作家,還是新大眾文藝的愛好者、寫作者,都積極參與其中,兼具專業性與大眾性。
采寫:南都記者 顏鵬 主辦方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