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2025年10月31日,第十三屆國際科學技術融合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ICIST2025)在杭州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與東南亞農業技術協會(AATSEA)聯合主辦,以“土壤、水和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糧食安全、可持續農業”為核心主題,吸引了來自19個國家、覆蓋農業科學、生物技術和食品科學等多個研究領域的22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農業科技前沿,共商可持續發展路徑。
![]()
(第13屆國際科學技術融合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現場)
作為推動國際農業科技交流的重要平臺,會議開幕式后,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林福呈教授,美國杜克大學何勝洋教授,新加坡淡馬錫生命科學實驗室Naweed Isaak Naqvi教授,芬蘭赫爾辛基大學Tapio Juokslahti教授,泰國瑪希隆大學Kampon Sriwatanakul教授,國際有機農業亞洲聯盟協會Shaikh Tanveer Hossain主席等9位國際知名專家先后登臺作主旨報告,聚焦土壤健康維護、水資源高效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全球農業發展關鍵議題,集中展示了微生物改良土壤技術、智能農業監測系統、有機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等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些前沿技術與理論,為破解當前農業發展中的生態瓶頸、推動綠色高效生態農業轉型,提供了兼具前瞻性與實操性的重要參考。
![]()
(東南亞農業技術協會會長Kasem Soytong教授會議致辭)
會議頒獎環節,東南亞農業技術協會會長Kasem Soytong教授介紹,設立系列獎項,旨在表彰相關領域卓越貢獻者,授予在國際合作中,在跨區域農業、雙碳減排及環境治理三大核心領域取得里程碑式成就的個人或團體。各獎項覆蓋理論研究、政策實踐、社區落地等全鏈條,全面激勵全球力量共同推進東南亞農業及全球可持續發展與綠色低碳轉型。
![]()
東南亞農業技術協會會長Kasem Soytong教授先后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林福呈、博茨瓦納農業和生產學會主席John Moreki博士頒發終身成就獎;為阿拉伯國家-中國經貿合作創新中心主席、中國-阿拉伯國家青年創業園管委會主任邢紀國頒發(AATSEA)杰出領導獎(國際標準政策制定與環境治理領域)表彰在政策制定、技術應用、技術轉移、經貿交流等方面推動區域生態改善的實踐成果;為中國科學院生物研究所趙瑞琳教授、印度尼西亞Nanik Setyowati教授頒發“教育研究獎”聚焦農業與環保領域的學術突破、技術研發及人才培養貢獻;為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農業部植物保護中心主任Mr.Souliya Souvandouane”頒發特別社區服務獎”用以嘉獎深入基層、切實助力社區農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的公益項目。
![]()
(東南亞農業技術協會會長Kasem Soytong為邢紀國主席頒發獲AATSEA杰出領導獎)
阿拉伯國家-中國經貿合作創新中心主席、中國-阿拉伯國家青年創業園管委會主任邢紀國榮獲AATSEA杰出領導獎(國際標準政策制定與環境治理領域)。該獎項旨在表彰其在東盟、阿盟地區雙碳減排、數字化碳資產開發、環境治理及農業科技合作領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成為本次國際會議的重要亮點。
![]()
作為專注于東南亞現代農業技術研究與合作的非營利性組織,AATSEA的獎項評選以成果實效性和區域影響力為核心標準 ,此次將杰出領導獎授予邢紀國(國際標準政策制定與環境治理領域),既是對其個人推動跨區域科技合作的高度認可,也是對中國與東盟、阿盟在可持續發展領域合作成果的肯定。 在雙碳減排與數字化碳資產領域,邢紀國長期深耕區域合作,依托“一帶一路”合作框架,推動新能源技術在阿拉伯國家落地。他主導的合作項目已促成阿聯酋、科威特、摩洛哥、約旦等國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網絡建設項目,將顯著降低區域交通領域碳排放。同時,他積極探索數字化碳資產核算與交易模式,引導成立氣候與能源投資數字資產交易所,為東盟、阿盟國家提供可復制的低碳發展路徑。
![]()
環境治理方面,邢紀國牽頭推動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防沙治沙、沙特海水淡化、泰國鄉村飲用水治理等技術合作,將中國生態治理經驗與中東及東南亞地區實際需求相結合,有效緩解了部分區域的生態壓力。其主導的合作項目不僅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更構建了“技術共享-聯合治理-效益共贏”的國際合作新模式。
![]()
農業領域是邢紀國的重點發力方向。他落實約旦哈希姆王國馬鈴薯大面積種植、摩洛哥阿加迪爾地區阿甘油病蟲害防治、埃及蘇伊士水稻增產灌溉等項目;推動中泰兩國在先進種植技術轉移、有機產品認證及清真認證等方面深度合作,聯合東南亞農業技術協會與泰國多所高校搭建技術交流平臺,顯著提升了當地農產品產量與質量。此外,他還通過資源整合助力泰國“一區一品”產業升級,推動中國與東南亞農業產業鏈深度融合,為區域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
據悉,邢紀國此前已榮獲中國-阿拉伯國家科技合作突出貢獻獎、馬來西亞總統府授予亞太經濟發展領導力獎、泰國中醫藥國際合作杰出貢獻獎、中國致公黨中央對外聯絡先進個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多項榮譽。此次國際獎項的加持,進一步彰顯了其在跨區域可持續發展合作中的標桿作用。與會專家表示,邢紀國的實踐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挑戰、推動農業轉型提供了“中國方案”,也為“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注入了新動能。
![]()
會議期間,亞洲自身促進協會(GIAPSA)會長Hiroyuki Konuma教授介紹,與會代表們通過思想碰撞與經驗分享,有效凝聚了全球在解決農業科技關鍵問題上的共識,進一步拓展了區域間科研合作網絡,為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糧食短缺等全球農業挑戰,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明確了具體路徑。
![]()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勞紅武在致辭中強調,推動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共同探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高效安全的農業可持續發展路徑,不僅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愿望,更是全球農業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時代責任。
![]()
杭州市上城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孔德君在致辭中指出,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綠色可持續是未來競爭的制高點。本次會議聚焦微生物技術、智慧農業、智能農場等領域,將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新動能。
![]()
本次會議展示了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在農業科學研究與國際合作方面的綜合實力,為全球農業科技界搭建了高水平、寬領域、多層次的交流平臺。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將繼續深化與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歐美等友好國家及國際組織的務實合作,推動各方在農業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深化技術成果轉移與國際示范應用,共同為農業綠色發展與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