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商業火箭領域已有至少四家頭部企業啟動上市計劃,包括藍箭航天、天兵科技、中科宇航、星河動力。【注:相較于固體火箭,液體火箭運力更強、可回收復用】
![]()
公開資料顯示:天兵科技(Space Pioneer)成立于2019年4月,注冊在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專注于新一代液體火箭發動機及中大型液體運載火箭研制。創始人兼董事長康永來來自中國航天發祥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一院),曾擔任運載火箭總體研究室主任、型號副總師、總工,主持過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的總體論證設計工作。
今年10月9日,天兵科技完成近25億元融資,最新估值已超200億元。成立至今,公司保持著每年融資2-3輪的節奏,迄今已完成至少13輪融資,獲得30余家知名機構的青睞,金額超過40億元(部分數據未公開)。
![]()
天兵科技擁有北京火箭研發中心、西安動力研發中心、河南火箭發動機智造及動力試驗中心,以及位于蘇州、無錫、濟南的火箭智造基地,具備年產50發液體運載火箭和500臺液體火箭發動機的能力。
此外,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設完成”國內首個民營液氧煤油火箭專用發射工位LC-120,構建起覆蓋從火箭自研、規模制造到專屬發射工位的全產業鏈布局。公司還計劃在山東海陽、海南規劃建設新的專用發射工位,以支撐未來每年60次以上的高頻發射任務。
發動機是火箭的“心臟”,天兵科技自主研制“天火”系列火箭發動機。其中,天火十一(TH-11)是一款30噸級閉式循環液氧煤油發動機,天火十二(TH-12)單臺推力達110噸,可用于可重復使用大中型液體運載火箭。
![]()
2023年4月2日16時48分,“天龍二號”遙一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天兵科技由此成為全球第一家液體火箭首飛即成功的民營火箭研制企業,也是繼星際榮耀、星河動力之后,中國第三家實現火箭入軌的民營公司。
去年6月30日,天兵科技在鞏義綜合試驗中心開展一子級九機并聯動力系統熱試車時發生嚴重事故。隨即公司啟動航天標準“歸零”流程,實施127項技術改進,從根本上提升火箭系統的可靠性。同時全面升級安全管理體系,確保試驗全過程安全可控。
![]()
作為可重復使用火箭,天兵科技自主研制的天龍三號備受關注,這是國內商業航天首款近地軌道運力有望突破20噸的大型液體火箭,性能對標埃隆·馬斯克的SpaceX獵鷹9號,將有效填補我國火箭運力缺口,滿足衛星互聯網“低成本、高可靠、高頻次”的發射需求。
其箭體長72米,直徑3.8米,一級配置9臺“天火十二”發動機,起飛重量約600噸,起飛推力770噸,近地軌道(LEO)有效運力17-22噸,太陽同步軌道(SSO)運力10-17噸。
9月15日,天龍三號大型液體運載火箭一子級動力系統試車在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海上平臺順利完成,刷新國內商業航天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紀錄。10月24日,在天兵科技張家港智能制造基地順利完成“一箭36星”分離試驗,這是國內首次實現36星同步分離,創下國內應用場景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根據計劃,天龍三號將年底前完成首飛,我們且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