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 文/圖)在北京市平谷區的峪口禽業智慧雞舍,剛出殼的雛雞經過自動分選,在傳送帶上整齊列隊;同在平谷區的首農畜牧育種分公司的技術人員在種牛采精大廳專注操作,每一環節都關乎優質基因的延續……近日,中國商報記者走進這片被稱為“農業中關村”的平谷熱土,探尋農業“中國芯”如何一步步破殼成長。從家禽到牲畜,從蔬菜到未來食品,一場關乎國家糧食安全的種業振興實踐正在這里悄然展開。
![]()
工作人員挑選雛雞。
畜禽育種體系打破國外壟斷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培育出良種是建立畜禽育種體系的起點。穿過峪口禽業孵化車間的自動門,現代化育種場景映入眼簾。京系列蛋雞雛雞通過自動化分選系統,完成精準篩選。
“我們建立了完整的蛋雞育種技術體系。”峪口禽業孵化廳講解員丁檸介紹,“從基因組選擇到性能測定,每個環節都實現了數據化管控。”
峪口禽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過去我們依賴進口種雞,如今自主培育的京系列蛋雞已成為國內市場的主力軍。國產蛋雞市場占有率達到60%,我們不僅打破了國外種源壟斷,更建立了自主可控的育種體系。”
與此同時,蛋雞養殖也從“經驗驅動”邁向“數據驅動”。“小慧,幫我分析一下今天雞舍的環境數據。”峪口禽業相關負責人向參觀者演示著,“我們開發的智慧蛋雞平臺,是家禽行業首個數智化引擎,目前已服務全國70%以上養殖場,覆蓋蛋雞數量達7億只。”
在畜禽育種體系中,不僅要解決“育”的問題,更要確保優質基因的傳承與延續。在首農畜牧平谷育種分公司種公牛采精大廳,技術人員穿著統一的工作服,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下進行操作。
![]()
北京(平谷)生物種業創新中心內,科研人員正在監測數據。
“每一份遺傳物質都關系到后代的品質。”北京首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剛說,“我們建立的完整種牛繁育體系,解決了畜禽種業的‘卡脖子’問題。”
資料顯示,2023年9月,首農食品集團(以下簡稱首農)旗下三元種業奶牛中心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等發布我國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荷斯坦牛基因組選擇育種芯片”,突破國外技術壟斷。
![]()
工作人員正在進行中國荷斯坦牛育種工作。
畜禽育種已經從“經驗選育”邁向“智能設計”。據首農相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8月30日,全球首例“5基因編輯抗病豬”順利出生,可同時抵抗6種重大疫病。
“我們不僅自主研發了效率更高的‘基因剪刀’,建立了全球領先的多基因編輯新系統,更培育出真正契合產業需求的多抗豬新種質。”首農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利用多基因編輯豬育種技術持續優化品種的料肉比、肉質等生產性能,力爭培育出“抗病性強、生產效率高、品質優良”的全能型種豬,為保障國家畜禽種業安全、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種業創新形成“抱團效應”
據首農相關負責人介紹,集團積極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農業中關村、打造農業中國芯”的決策部署。2019年,集團以首農發展公司作為實施主體,與平谷谷財集團共同出資10億元組建“農科創投平臺公司”(以下簡稱農科創投公司)。2020年4月,國家現代農業(畜禽種業)產業園也在平谷區落地,許多種業創新企業在這里扎根。
在農科創投公司的項目墻上可以看到,許多種業創新項目正在孵化。“我們設立了專門的種業基金。”農科創投公司總經理成強向參觀者介紹,“重點投向生物育種、智能農業等前沿領域,已支持許多重點項目實現產業化。”
智慧蔬菜工場是農科創投的示范項目之一。工場內的大屏實時顯示作物生長數據,5G、物聯網等技術正重新定義蔬菜生產方式。“通過智能升級,我們可以實現水肥精準調控,產量得到顯著提升。”北京平谷農業科技創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部工作人員張傲說。
![]()
北京農業中關村智慧蔬菜工場種植的番茄。
走進位于園區的首農畜禽分子育種數據中心,各種實驗設備和大型計算機立即映入眼簾。
“數據中心以首農食品集團畜禽種業數據為基礎,通過構建高標準種質資源基因庫及數據分析平臺,實現了各畜禽品種育種全流程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和應用。”北京生物種業創新聯合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集聚畜禽育種基因型、表型、環境型數據,持續擴大畜種數據應用集聚效應。
園區內的蘇陀科技則將目光投向“未來食品”。“我們正在嘗試一種顛覆性的思路——向微生物要蛋白。”蘇陀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我們能在有限的空間內生產出大量的優質蛋白。”目前,該公司的植物蛋白產品已實現規模化量產,并且制作出與動物肉結構相似度高的整塊蛋白肉。
“北京(平谷)生物種業創新中心項目將進一步發揮首農在平谷‘農業中關村’的橋頭堡作用,聚焦生物育種、畜禽育種、智慧農業、智能裝備等產業方向,進一步豐富科研賽道,延長產業鏈條,打造從創新苗圃到孵化器、加速器再到產業化的樞紐中心,實現孵投聯動,助力平谷區建設一流的‘農業中關村’,打造‘農業中國芯’。”農科創投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手記
一粒種子,關系著中國人的飯碗;一個良種,蘊含著產業振興的希望。在北京平谷,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突破與產業集聚,更是一種“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的決心。從雞舍到牛場,從實驗室到數字平臺,農業“中國芯”正在這片熱土上拔節生長,它告訴我們:種業振興,不僅是科技的競賽,更是一場關乎未來餐桌的安全守衛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每一份創新都在為端牢“中國飯碗”增添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