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當地時間2025年11月4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會議(COP30)地方領導人論壇暨C40全球市長峰會上,“北京城市副中心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項目”獲2025年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地方氣候領袖”獎。在該獎項12個獲獎城市(地區)中,北京是唯一的中國城市。
這是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的消息。
據了解,本屆獎項設置了“能源轉型和智能建筑”“清潔交通、綠色暢行”“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更安全的基礎設施”“健康城市、強大社區”“持續廢棄物解決方案”“伙伴合作力量”6個評選類別,共收到來自全球45個國家超160份申請。北京市所獲獎項類別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更安全的基礎設施”。
在規劃建設之初,北京城市副中心就將綠色低碳和氣候韌性理念全面植入發展脈絡。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開展全面建設以來,為適應地處沖積平原、河網密集、易受極端天氣影響的地理特點,北京城市副中心構建了“一堰、十河、三網、多點、六體系”的防洪防澇體系,將防洪標準提升至百年一遇,2024年海綿城市達標面積占比達48.2%,在近年極端強降雨中未出現明顯內澇,為城市安全運行筑起堅實屏障。深入推進能源、交通、產業等重點領域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與全面開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時相比,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下降26%,碳排放強度下降2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34.62%,成為北京市首個平原地區的國家森林城市。熱島效應也得到顯著緩解,夏季高溫時段地表溫度平均降低2-3℃。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也是北京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縮影。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能耗與碳排放強度大幅下降,萬元GDP碳排放量持續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近年來,北京市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治理,通過多邊交流平臺分享城市綠色轉型經驗,持續為全球特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可借鑒范式。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