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新疆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科研團隊在富蘊縣啟動“不同能量水平飼料對阿勒泰羊生長性能與肉質關聯”專項實驗。此次研究旨在精準評估放牧與舍飼兩種模式對阿勒泰羊的影響,為阿勒泰羊品種鑒定、種質資源保護以及產業邁向高端市場提供堅實科學依據。
![]()
為確保實驗數據的科學性與代表性,科研團隊嚴格篩選實驗對象,選取本地6月齡、體重相近的阿勒泰公羊30只,分為放牧組和舍飼組,每組15只。放牧組阿勒泰羊自由采食天然牧草。舍飼組阿勒泰羊主要食用育肥飼料、青貯飼料和玉米。通過對比差異化育肥與傳統放牧模式下的健康阿勒泰羊,探究飼喂不同能量水平飼糧對阿勒泰羊生長性能、瘤胃發酵及屠宰性能、肉品質的影響。隨后,專家組對屠宰率、凈肉率、剪切力、滴水損失率等核心指標逐一進行測定與記錄。后續還將進一步分析羊肉的嫩度、肌內脂肪含量、氨基酸組成等關鍵品質參數,全面對比兩種養殖模式下阿勒泰羊肉品質的差異,為阿勒泰羊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科技動能。
富蘊縣作為阿勒泰羊的核心產區,將“讓阿勒泰羊走出新疆”視為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富蘊縣畜牧工作站高級獸醫師何學成表示:“新疆農業大學技術團隊提供的權威數據至關重要。這些數據能幫助我們清晰展示阿勒泰羊在‘出肉率’和‘肉品質’上的雙重優勢,有力支持我們叩開高端消費市場的大門。這將持續提升阿勒泰羊的附加值,擴大優質產能,為富蘊縣乃至阿勒泰地區的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持久的‘羊’動力。”
新疆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臧長江闡述了研究的更深層次目標:“此次帶領研究生和博士生團隊在富蘊縣主要開展了兩項核心實驗:第一項深入探究放牧與舍飼模式本身對阿勒泰羊肉品質的影響,重點分析肌肉中各類脂肪酸、氨基酸、風味物質、滋味物質及膻味物質的變化;第二項則聚焦‘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的飼糧對阿勒泰羊肉品質的作用機制,通過調整精粗比日糧,系統研究其對羊只生長性能、屠宰性能以及肉中各類營養成分的影響。所有研究旨在解析影響阿勒泰羊肉品質的關鍵因素,并為其品質提升提供核心科學數據支撐。”
阿勒泰地區融媒體中心記者:古麗娜
通訊員:阿吳英·哈得勒別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