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3日,管陽鎮七蒲村的張景峰家庭農場甘薯種植基地里,大大小小的甘薯鋪滿田壟,豐收的喜悅在田間地頭流淌。
![]()
![]()
甘薯種植基地
走進甘薯地,螺旋槳的嗡鳴聲格外明顯。無人機操作員控制遙控器,無人機便穩穩懸停在裝滿甘薯的編織袋上方,機械吊鉤鉤住袋口,隨后緩緩升空,沿著預設路線飛向運輸卡車。不過兩分鐘,一袋近百斤的甘薯就完成了“田間到車廂”的轉運,地面上的農戶只需負責裝袋、掛鉤,省去了往日肩挑背扛的辛苦。
![]()
無人機操作員操控無人機
![]()
![]()
無人機運輸
“以前靠人工搬運,八九個人忙一整天才能裝滿三車,光人工費就要花不少。”農場負責人張景峰擦了擦額頭的汗,語氣里滿是感慨,“今年第一次體驗無人機搬運,半天就能運滿兩貨車,不僅省了大半人工成本,甘薯也不會被壓壞,損耗少多了!”
![]()
![]()
農戶在挖甘薯、裝袋
據悉,張景峰家庭農場種了130余畝甘薯,這些甘薯早已被加工企業預定,將被制成地瓜粉、粉絲銷往各地,“有了無人機幫忙,采收快、運得及時,根本不愁賣!”張景峰說。
![]()
![]()
甘薯
與田間“空中轉運”同步進行的,還有測產驗收。福鼎市農業農村局測產驗收組專家在糧食生產百畝示范基地隨機選取代表性地塊,現場測算平均畝產。
![]()
測產
“經過實測,這片示范片平均畝產達2753公斤,遠超全市平均水平!”福鼎市鄉村振興服務中心種植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潘明樹拿著測產記錄表介紹,今年全市共打造31個百畝農業示范片,其中甘薯示范片有4個,總面積超500畝,“從測產結果來看,‘福薯604’良種搭配科學種植技術,增產效果顯著,為全市甘薯產業提質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無人機“上崗”搬運,不僅破解了福鼎丘陵地帶田間道路狹窄、大型機械難進入的運輸難題,更讓甘薯采收效率提升,人工成本降低。“高效轉運能讓甘薯更快抵達加工車間,減少鮮薯存放損耗,為搶‘鮮’加工、保障品質贏得了寶貴時間。”福鼎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副主任洪曉紅表示,下一步,福鼎將繼續推廣智慧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讓科技紅利更多惠及農戶,推動甘薯這一特色產業持續壯大。

福鼎市融媒體中心
文圖: 葉菲菲 易嚇清
編輯:顏歡媛
審核:汪晶晶
監制:戴蓉
總監制:王良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