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
身為小學生的父母,可能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
教育形勢在變,sheng學規則在變,每個家庭對于孩子未來的規劃也越來越多元,身處其中的我們,常常感到焦慮迷茫。
處在時代的交叉路口,我們不知道該帶著孩子往哪個方向走,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成長。
帶著很多疑惑和問題,我最近密集地和教育圈的專家大咖們進行了多次的對談,其中令我印象深刻、也讓我獲得很多啟發的,就是和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校長周建華的對話。
![]()
周建華校長對當前應試教育的洞察,還有對孩子不同階段的養育關鍵點看法,都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很多一直縈繞在心頭的教育困惑,都在這次對話中找到了答案。
今天,我就把其中特別觸動我的幾個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能給同樣在育兒路上“升級打怪”的姐妹們,帶來一些思考。
![]()
“應試能力”是一種重要能力,
但不能把教育做成“應試教育”
在跟周校長的交流中,他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應試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我們要花大力氣培養孩子的應試能力,但應試教育是我們要反對的教育。”
細細品味,這里面蘊含著深刻的教育智慧。
![]()
什么是應試能力?
應試能力是理解規則、適應規則、贏得規則的能力。這種能力不僅中考、高考需要,將來孩子考公務員、職場晉升,甚至獨自負責一個重要項目時,都需要這種能力。
長遠來看,人生是場馬拉松,中高K只是前幾公里,真正決定孩子能走多遠的是意志品質的磨練,這段在統一標尺下接受挑選的經歷,會成為孩子未來迎接人生更大挑戰的寶貴財富。
可為什么又要反對應試教育呢?
目前來說,中高K依舊是對普通家庭最公平的選ba方式,我們都無法回避選ba,并且還要幫孩子在現有的評價體系中取得好成績。
從兩個孩子上小學開始,我們全家達成的首要原則也是充分利用好學校資源,掌握好學校的知識。而且孩子的自信也和他在學校的表現息息相關,所以幫助孩子一起學好課內知識很重要。
![]()
但是,我們又不能把教育做成應試教育,應試教育是把應試作為唯一目標,而我們應該著眼于孩子十年、二十年后的發展,把應試能力作為培養孩子核心素養的一部分。
![]()
就像我們教孩子游泳,不能只讓他在淺水區撲騰,還要教他換氣、轉身這些真正重要的技能,讓他能夠自如地在水里游。
![]()
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天賦?
看這三點就夠了
聊完能力培養,再聊聊困擾我們家長的另一個問題:孩子有沒有天賦。
很多家長的焦慮,源于對孩子潛質的誤判。
要么怕孩子有天賦沒被發現,耽誤孩子成才,最后
“泯然眾人矣”;
要么是孩子沒天賦還硬juan,最后孩子身心俱疲,家長也跟著操碎了心。
其實,判斷孩子有沒有潛質,不用四處找專家,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觀察就能看出來。關于如何判斷孩子的潛質,周校長給出了三個實用建議:
1、看孩子愿意“主動投入”的事
孩子不會騙自己,對于自己喜歡的事,不用我們催,他也會花時間。
大家平常可以多觀察一下,
看孩子在哪方面投入時間最多?做什么事情時最專注、最快樂?
![]()
真正有天賦的孩子,會在某件事上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專注力。這些往往就是孩子的興趣和潛質所在。
在這個過程中,不要給孩子評價和引導,讓孩子去選擇,沉浸熱愛的最大收獲,是享受所愛,尋找自己。
2、聽一下老師的建議
父母看自己孩子的時候,容易帶有“親媽濾鏡”,對孩子的一些表現自動美化,覺得孩子哪哪都好,可能在一些事情上就不那么客觀。
其實,除了父母,孩子每天跟老師相處的時間最長,老師更容易在集體環境中客觀地看到孩子的特點和優勢。
![]()
有些我們沒注意的細節,老師看得清清楚楚,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聽一下老師對孩子的建議。
3、跟孩子聊感受
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和孩子談一談,了解孩子的想法,看看他在態度和能力上的表現。
![]()
如果孩子已經盡力了,但還是很難做出特別出色的表現,那我們也要順其自然,不強求。
最可惜的就是潛力和用力錯位,
比如孩子明明喜歡畫畫,非讓他學跳舞;他適合走學術路線,非要他當藝術家,最后只能是兩敗俱傷。
![]()
小初高三個階段,
每個階段家長角色都有重點
跟周校長的聊天中,讓我很受用的一點是,周校長把孩子的成長分為三個關鍵階段,并且每個階段家長的教育重點和角色都不一樣。
小學階段:重視陪伴
周校長說:
“孩子跟父母的親情是在陪伴中建立的,孩子的秉性是在陪伴中觀察、引導和塑造的。”
![]()
孩子12歲前,都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這時候父母就像孩子的“安全基地”,他會自己出去探索世界,遇到困難回來充電。
但是現在很多年輕家長處于事業上升期,在外面忙了一天身心疲憊,回到家也沒精力陪孩子玩,甚至不想說話。有時候為了圖清靜,就隨手把手機扔給孩子,讓孩子自己玩。
![]()
等到有時間去陪伴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已經不愿意跟自己說話了。其實就是因為小學階段的陪伴沒做好,親子關系的“地基”沒打牢,后面再想補就難了。
初中階段:重尊重
這個階段,被周校長形容為“更年期遇到了青春期”。
![]()
青春期的孩子正在進行“心理斷乳”,有強烈的自我意識。所以很多家長會發現,原來無話不說的孩子,現在像渾身長刺的小刺猬,他們表面叛逆,內心特別敏感。
而此時的很多媽媽們,因為進入了更年期,導致激素水平波動、睡眠質量下降、潮熱盜汗等,自身也容易煩躁。當媽媽們的更年期遇上了孩子們的青春期,很容易產生劇烈沖突。
![]()
周校長的建議是: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少一些說教和控制。
圖圖現在上初中了,他在很多事情上越來越有自己的看法,他的這些想法只要不是太離譜,我都會盡可能尊重他。
高中階段:重放手
我見過身邊有些家長,為了孩子高考,辭掉自己的工作全程陪伴,初心是好的,但孩子壓力特別大。
其實陪伴應該從小開始,到了高中,孩子需要的是方向上的指引,而不是事無巨細的管控。
![]()
他們希望的親子關系是,需要時你在,不需要時你給他空間。所以,我們也要學著慢慢退場。
周校長認為,
這個
階段養育
孩子就像放風箏一樣,想要風箏飛得高,就要適時放線,偶爾拽一拽,提醒他
“方向對不對”就夠了
但又不能一直拽著不放,否則就會拽下來。
跟周校長的這次對話,讓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許當下我們需要做的,是走進孩子內心、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幫他們在應試與素質之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
在養育孩子這條路上,我們都是摸著石頭走路,有時候會慌、會亂,會怕自己走錯路,耽誤了孩子。
沒關系,只要愿意觀察孩子,陪孩子慢慢走,就能離我們預想中的目標更近一點。
我們一起摸索,陪著孩子慢慢長大。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