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回復 品牌 免費送你《135本品牌營銷必讀書》
作者 | 王暉 來源 | 首席品牌觀察
用“冰火兩重天”形容現在的西貝,恐怕再合適不過。
根據媒體報道,在經歷了“預制菜風波”后,一些西貝門店前再次排起了長隊,北京、上海、武漢等多個城市,西貝出現“座無虛席、門庭若市”的熱鬧場面。
但與此同時,西貝閉店的消息頻繁出現在社交媒體上。比如剛剛進入11月,位于深圳的西麗萬科云城西貝店就貼出了“閉店通知”。
有意思的是,面對西貝的閉店,有網友痛心疾首表示,“我的牛馬五折飯沒了”。
![]()
?圖注:小紅書@kanaros
這是否意味著,西貝的一系列自救措施,終究是一場空呢?
![]()
西貝陷入“閉店潮”
“走,吃西貝去!”這話擱兩年前,堪稱中產家庭的“干飯暗號”。
那時的西貝莜面村,門頭紅得扎眼,店里飄著羊肉香,家長們奔著“兒童餐安全”甘愿排隊半小時。
而服務員穿著藍布衫端著手搓莜面,嘴里念叨“草原直供現殺羊”,把“西北煙火氣”說得比烤羊排還香。
![]()
? 圖源:西貝官網
可現在再逛商場,你可能會發現,曾經熱鬧的西貝門店,悄悄貼出了“閉店通知”,甚至文案都相當擺爛,像極了打了敗仗的士兵,潰不成軍。
比如南京一家開了7年的老店,閉店公告把“弘陽廣場”錯寫成“弘揚廣場”。
![]()
? 圖源:微博
汕頭的萬象城店,先是說“設備檢修暫停營業”,結果第二天就搬空了后廚,只剩墻角沒撕干凈的“兒童餐專區”貼紙。
![]()
? 圖源:極目新聞
還有呼和浩特,一口氣關了3家店,官方只說“規劃調整”,可員工私下爆料“每月虧十幾萬,撐不下去了”。
說實話,在如今的經濟大環境下,整個餐飲行業都舉步維艱,勉強支撐。
我們可以認為羅永浩的聲討是西貝陷入“閉店潮”的直接原因,但把西貝一些門店推入絕境的,可能是越滾越大的危機雪球。
比如預制菜風波后出現的“儲值卡大戰”。
要知道,西貝手里攥著800萬用戶的20億儲值金,這筆“無息貸款”簡直是它的現金流王牌。可預制菜爭議一出,消費者集體慌了神,紛紛沖到店里“兌卡續命”。
更氣人的是,西貝發100元無門檻券救場,結果被黃牛批量搶走轉賣,真正想吃的消費者還得花錢買券,網友罵“連優惠券都要割韭菜”。
![]()
? 圖源:極目新聞
數據不會說謊。2023年西貝還號稱“全國370家店,年接待3766萬人”,可到2025年10月,一線城市門店大多“空空如也,最多一兩桌客人”。
業內人士算了筆賬,西貝單店日均得接待280人才不虧,現在很多門店連零頭都湊不齊。
再疊加上餐飲行業的“大逃殺”,2023全年倒閉354萬家門店,倒閉率高達51%,西貝這波閉店,更像“雪崩時的最后一片雪花”。
![]()
“自殺式”自救
其實,賈國龍早就向媒體透露,預制菜風波后,西貝的客流量斷崖式下滑,9月10日、11日營業額分別下降了100萬元,12日預計損失200萬至300萬元。
面對空前的危機,西貝并非沒有自救,但如今看來,這些整改措施何嘗不是“催命符”?
比如為了自證清白,西貝采取了開放后廚的舉措。然而,正是這一舉措讓事情變得更糟。
在后廚直播中,媒體清晰地拍到了袋裝雞湯、冷凍魚等預制品,實錘了西貝大量使用預制菜的事實。
![]()
? 圖源:交個朋友直播間
更致命的是,西貝還被爆出使用轉基因大豆油,直接觸碰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底線。
諷刺的還有西貝的“雙標話術”。
客服嘴硬“莜面現場手搓”,員工卻爆料“是中央廚房凍了半年的半成品,加熱就能上桌”;創始人賈國龍之前還說“好菜全是預制出來的”,轉頭就喊“按國家規定,我們沒有一道預制菜”。
西貝可能不明白,消費者氣憤的從來不是預制菜。諸如老鄉雞明說“部分用預制菜”,反而沒人罵;薩莉亞從來沒有掩飾自己是“預制菜”,同樣賺得盆滿缽滿。
消費者不滿意西貝的是,花現做的錢,吃冷凍的菜。
就像網友說的:“68塊的烤羊排,預制成本至少低一半,這不是把人當傻子耍嗎?”
而當信任的地基塌了,食品安全問題就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在預制菜風波沒平息時,鄭州一位寶媽帶著孩子吃西貝,一勺莜面舀下去,竟爬著一條活蟲!寶媽氣得發抖,畢竟這可是給孩子吃的。
![]()
?圖源:頭條新聞
雖然門店免了單,但“西貝不安全”的標簽算是撕不掉了。
這還不是第一次。2023年就有寶媽在西貝寶寶輔食里發現疑似蟑螂腿,當時商家只讓“寄回檢測”,壓根沒當回事。
![]()
?圖源:九派新聞
要知道,西貝的核心客群是帶娃的中產家庭,大家愿意花高價(一個饅頭21元,一碗豆腐湯69元),圖的就是“安全放心”。
可現在呢?“家有寶貝吃西貝”變成了“家有寶貝吃蟲子”,誰還敢來?
![]()
給餐飲人上了最狠一課
一鯨落,萬物生。西貝口碑崩塌,它讓出的市場,很快被別人填滿了。主打“猛火現炒”的小館子排起長隊,就連社區食堂都成了老人孩子的新選擇。
對比之下,西貝可以說給所有餐飲人敲響了三記警鐘。
首先,消費者能接受貴,但不能接受“冤大頭”。
西貝的價格爭議早不是一天兩天了。
2021年就因“一個饅頭賣19”被罵上熱搜,前高管還嘴硬“月薪五千不配吃西貝”。可2025年的餐飲市場早就變了,消費降級下大家拼的不是“貴不貴”,而是“值不值”。
老鄉雞就聰明得多,明確標注“現制”“半預制”,一份雞湯賣30多,大家覺得“明碼實價,值了”;小炒菜館一盤現炒肉絲賣20塊,性價比拉滿,生意火到翻臺。
![]()
?圖源:南方日報
西貝倒好,拿著冷凍食材賣現做的價,食材成本省了10億,全靠忽悠消費者買單,不被罵才怪。
其次,真誠是必殺技,不是“可選技”。
餐飲的根從來都是“真誠”。你可以用預制菜,但不能撒謊;你可以漲價,但得說清楚原因;消費者提意見,你得聽著,而不是罵人家“黑嘴”。
賈國龍說“未來餐飲是高效率打敗低效率”,可忘了“高效率”的前提是“真放心”。
中央廚房的冷凍味,永遠冒充不了門店的煙火氣,算計消費者的小聰明,遲早會被市場反噬。
再次,食品安全是底線,不是“公關話術”。
對于餐飲行業來說,食品安全是1,其他都是0。沒有這個1,再高的營收、再多的儲值金,都是泡沫。
2024年餐飲業倒下一大片,活下來的要么靠性價比,要么靠食品安全。西貝偏偏踩了最致命的雷,一邊喊著“兒童餐安全”,一邊讓蟲子出現在碗里;一邊說“開放后廚監督”,一邊又緊急叫停參觀。
美團都拿出5億推動“明廚亮灶”了,西貝還在藏著掖著,這樣的品牌,消費者憑什么信你?
還是那句話,消費者從來不是“敵人”。你真誠,我們愿意為新鮮買單;你透明,我們能接受預制菜;你安全,再貴我們也樂意來。
西貝用慘痛的教訓告訴所有餐飲人,這個時代,能留住消費者胃的,從來不是花哨的宣傳、昂貴的定價,而是藏在每一口飯菜里的真誠和放心。
*編排 | 三木 審核 | 三木
品牌最新資訊,盡在【首席品牌觀察】↓↓↓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