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在觀看香港影視劇時,偶爾能看到香港法官、律師頭上頂著一塊白色的,像“方便面”一樣的東西,曾百思不得其解——戴上那玩意兒有什么用?
后來,才知道那玩意兒叫白色卷曲假發,江湖人稱“司法假發”,因其酷似剛泡開的方便面造型,被廣大網友戲稱為“法律界的方便面”或“正義牌泡面頭”。
![]()
據說,這玩意兒還是老傳統,始于十七世紀,用了300多年了。這東西起源于歐洲貴族圈,其實最初是一種遮禿防虱的“遮丑神器”,后被英國法律界直接抄了作業,打造成權威象征——法官戴大|波浪卷發顯威嚴,律師戴小卷發顯專業。
其實,這玩意兒在發源地的英國也早就不流行了。曾在2008年就規定,只有刑事案法官必須戴假發,其他場合隨意,不再硬性要求。
但搞笑的是,現在唯有香港堅守這殖民傳統,即使現在回歸祖國了,仍是冥頑不化,堅守這一陣地,至今仍是全員佩戴,成為地球上最后的“方便面”堡壘。
![]()
值得一提的是,這玩意兒看著搞笑、實則無用,但其意義非凡,因為它造價不菲,更是因成色不同的顯得身份不同。
據說,如果是真馬毛制作的定制款,售價高得嚇人,高達1500英鎊,合1.4萬人民幣。當然,如果劣質尼龍款,那就幾百塊。
但尼龍做的容易露餡,因為純馬毛的,時間久了會發黃。而傳統是,越是發黃,就越顯得資格老、地位高,反倒是干干凈凈的白色假發,更被人認為是新人,受人欺負。所以,一般律所會專門找人給“方便面”做舊,以提升身份。
![]()
但誰能想到,這“方便面”越混越慘,被人各種吐槽。非裔律師就曾吐槽:這白花花的假發是為白人設計的,黑人律師戴上又笨重又滑稽,活像頂著一團不合時宜的棉絮。資深大律師托馬斯說得更直接:都21世紀了,純純的荒謬,完全沒點文化敏感度……
現在好了,這玩意兒終于扛不住時代的吐槽,現在又進了一步,連刑事法庭都放話了:不舒服、不實用,那就摘了!
這“方便面”的祖宗都摘了,但轉頭看看香港,不少法官律師出庭還得頂著,香港可是熱帶,頂著高溫燜煮“方便面”,又悶又不實用,但卻硬扛著這所謂的“傳統”,是殖民記憶的慣性,還是對儀式感的倔強?
時局已然變化,社會早已不同,都在往前走,沒必要抱著過時的殖民印記過日子。英國都松綁了,香港啥時候能丟掉這累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