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尚立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院長
“離開中國場景,任何關于中國的敘事都有可能變成隔岸觀景。”10月14日,第二節世界中國學大會在上海舉辦。在上午的主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分享了自己對于世界中國學學科建設發展的觀點。
![]()
林尚立表示,中國學是一門研究中國的綜合性學科,涵蓋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諸多領域,是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
他在發言中分享了自己的觀察與思考:“當中國學日益成為國際顯學,我們在實踐中愈發感到——離開中國場景,任何關于中國的敘事都有可能變成隔岸觀景。拓展中國學研究,治學之道在于立足中國大地、深入中國場景。”
在他看來,唯有把關于中國的研究嵌入五千年連續文明、超大規模社會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重場景,才能產出真正讀懂中國、解釋中國、造福人類的中國知識。
林尚立舉例說,當今“中國奇跡”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的偉大成就,我認為這種現象有三個方面的突出體現,一是經濟的高速發展,二是超大規模社會的長期和諧穩定,三是國家治理的卓越有效。這三重視野共同構成了中國學的可觀察、可驗證、可比較的“空間場景”。
具體而言,經濟維度提供了最大規模的連續數據:14億人口、130萬億元GDP,使任何一項產業政策的微觀效應都能被迅速放大并量化呈現,為發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貢獻了罕見的“大樣本實驗室”。
社會維度呈現出差異中的有序:從沿海特大城市到西部邊疆村寨,66萬個城鄉社區在同一法律框架下運行,人口流動、信息流動和物流在統一市場內高頻互動,卻保持了總體的安全與秩序。
治理維度重大決策“中央-省-市-縣-鄉”的五級鏈條,使政治學與政策科學有機會在“大國尺度”上檢驗治理效能。
經濟之巨、社會之大、治理之細,同時并存且互為支撐,正是中國作為超大規模國家向世界中國學研究提供的獨特空間場景。
“中國學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開辟新的道路,提供新的選擇,貢獻新的智慧,讓世界看到中國不僅是歷史上的文明古國,更是當今時代文明發展的積極參與者、推動者、引領者。”林尚立說道。
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微信編輯:張菁菁
![]()
人大國發院是中國人民大學集全校之力重點打造的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現任理事長為學校黨委書記張東剛,現任院長為校長林尚立。2015年入選全國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并入選全球智庫百強,2018年初在“中國大學智庫機構百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一。2019年在國家高端智庫綜合評估中入選第一檔次梯隊,是唯一入選第一檔次梯隊的高校智庫。
人大國發院積極打造“新平臺、大網絡,跨學科、重交叉,促創新、高產出”的高端智庫平臺。圍繞經濟治理與經濟發展、政治治理與法治建設、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公共外交與國際關系四大研究領域,匯聚全校一流學科優質資源,在基礎建設、決策咨詢、公共外交、理論創新、輿論引導和內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大國發院以“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的引領者”為目標,扎根中國大地,堅守國家戰略,秉承時代使命,致力于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智庫。
微信二維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