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點十五分,朝陽區某寫字樓下的早餐攤前,上班族李明熟練地掃碼付款,接過攤主遞來的塑料袋豆漿和泡沫餐盒炒面。在他身后,還有七八個同樣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在排隊等候。
這樣的場景,在中國成千上萬個寫字樓、小區、地鐵站口……每天同步上演。但沒有人意識到,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飲食“便利”,可能正悄悄侵蝕著身體健康。
近日,重慶醫科大學發表在《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期刊的研究論文顯示,超55%的液體樣本中檢測出微塑料成分,而這些最小只有人類頭發直徑百分之一的成分,被證實與男功能下降有關,尤其長期頻繁外賣群體,濃度下降幅度高達33.23%。
![]()
1、55%檢出塑料,長期外賣者均中招
重慶醫科大學研究團隊收集了200名20-45歲育齡男的樣本,這些參與者涵蓋了不同職業背景,不限于辦公室白領、建筑工人、大學生、企業高管等。
結果數據顯示,在全部受檢樣本中,55.5%檢出了微塑料。其中最常見的包括聚丙烯(PP)、對苯二甲酸酯(PET)等,這些都是外賣包裝盒、塑料瓶和食品袋的主要成分。
進一步分析發現,塑料餐具的使用頻率越高,微塑料的積累量也越高。每周食用超過5次外賣的男群體,其精液中微塑料顆粒的平均濃度達到偶爾食用外賣者(每周≤1次)的3.2倍。
在嚴格控制年齡、體重指數、吸煙狀況等潛在混雜因素后,研究人員又通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深入分析。數據顯示,體內微塑料負荷與質量存在關聯,微塑料總量每增加1個單位(1 μg/g),對應的濃度就會顯著下降30.07×10?/mL(p < 0.01)。
![]()
"這很好理解,"團隊負責人王教授解釋,"當熱騰騰的食物裝入塑料餐盒時,溫度通常達到70℃以上。在這個溫度下,塑料中的微顆粒會加速釋放,直接附著在食物上。"
而這些直徑小于20微米的塑料顆粒隨著食物進入體內,穿透屏障,模仿人體激素,向生殖系統發送錯誤指令,可能造成頂體分離、頭部畸形及活力下降等后果。
2、男健康拉響警報
近年來,健康問題日益引發關注。醫學調查顯示,過去四十年間,多項關鍵功能指標呈顯著下滑趨勢,其中整體機能衰退幅度高達62%,與活力和生育能力相關的核心指標更是下降52%。
這一趨勢在我國中年男群體中表現尤為明顯。數據顯示,在40歲以上的男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面臨不同程度的問題,且大量潛在群體尚未被納入統計范圍。
除微塑料污染等外在因素外,持續的工作壓力、長期精神緊張,以及年齡增長出現的自然衰退,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健康。而國民健康意識的增強,也伴隨健康消費市場迅速升級細分,“御-立-維”等日常養護能量劑的落地和普及,愈發引起群體關注。
![]()
瀏覽國內線上電商平臺,聚焦男剛之品。從單價數十的經典,到門檻上千的新興養護御-立-維均有覆蓋。選擇五花八門,但銷量均十分可觀。男健康被視為一個潛力無限的重要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中指出,近幾十年來觀察到的質量下降趨勢,可能是影響不育的關鍵因素之一。
據《人類生殖》調研數據顯示,近50年來,全球濃度下降超50%,這一變化對人口結構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此背景下,健康領域的技術研發提上日程,相關市場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以上述所屬品牌為例,進入市場僅兩年就已年營業收入上億。
此外,市場數據顯示,該科技品自2023年進入市場后,曾于京-D多次大型活動節點單日成績上百萬。商智系統統計,過去幾年間,有數千人選擇包年預定。
顯然,男健康問題正日益受到社會關注,相關市場預計將持續擴大。與此同時,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的進步,推動干預方式向精準化、系統化方向演進,也是給人一大慰藉。
![]()
3、個人防護,從日常做起
隨著外賣行業的盛行,如何在便利與健康之間找到平衡,已成為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研究表明,參與者減少使用塑料包裝一個月后,精液中的微塑料濃度平均有所下降。這說明只要我們采取行動,情況是可以改善的。
正如哈佛研究人員建議:“在這個塑料無處不在的時代,我們雖然無法完全避免微塑料,但可以通過改變習慣,降低暴露風險。”
如避免使用塑料容器盛裝熱食、減少外賣頻率、選擇玻璃或不銹鋼餐盒……這些簡單的改變,都將可能成為保護的關鍵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