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級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是晚清北洋海軍的頭牌戰艦,在晚清海軍中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很長時間以來,定遠級的實力被高估了,定遠級其實沒那么強。甚至可以說,定遠級鐵甲艦除了裝甲厚重外,沒有其他優勢了。
![]()
定遠艦
確實,定遠級的防護力十分強悍,這得益于它的中央鐵甲堡。鐵甲堡的厚度在305毫米至350毫米左右,這是一個讓日本聯合艦隊感到非常有壓力的一個裝甲厚度。為了對付定遠級的厚重鐵甲堡,日本三景艦甚至搭載了與其噸位嚴重不匹配的320毫米加納主炮。
而在大東溝海戰中,三景艦的加納主炮堪稱廢材,實際上日本聯合艦隊也沒指望能擊沉定遠、鎮遠。面對定鎮兩艦的超強防護力,日本聯合艦隊能做到的就是依靠大量中口徑速射炮傾瀉彈雨,摧毀定鎮兩艦的上層建筑,讓其失去戰斗力。
日本海軍的這一策略應當說部分實現了,海戰中定鎮兩艦上層建筑的損毀還是比較嚴重的,兩艦8門305毫米主炮損壞了3門,4門150毫米副炮損壞了1門。其戰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不過還算沒傷到筋骨。
![]()
黃海海戰后,定遠艦上層建筑的損毀情況
防護力強悍,是定遠級的最大優勢所在。
但定遠級除了防護力強悍外,實在是沒有其他優勢了。并且,定遠級最大的缺陷在于火力太弱。
一、主戰火炮太少。定遠級單艦的主戰火炮(100毫米口徑以上)為:4門克虜伯305毫米炮,2門克虜伯150毫米炮。作為一等鐵甲艦,主戰火炮居然只有區區6門,真的很不夠看。
二、缺少中口徑速射炮。定遠級單艦的副炮僅有2門克虜伯150毫米炮,并且還是過時的架退炮。本來主戰火炮就少,還缺乏速射炮,導致定遠級的火力投送嚴重不足。甚至,日本聯合艦隊的三景艦、吉野號、秋津洲號等一票三四千噸級別的防護巡洋艦,其火力投送都要比定遠級猛烈得多!
![]()
鎮遠號艦尾的150毫米副炮
三、305毫米主炮徒有虛名。定遠級305毫米主炮最大的糟點就是射速奇慢無比,理論射速為3分鐘一發,但實際戰斗是遠遠達不到這一射速的。海戰中,5到10分鐘開一炮是常態,碰上極端海況(如煙霧太大)可以慢到令人抓狂的半小時一發。這還怎么打?
并且,有一大問題點歷來未得到人們的重視。就是,定遠級305毫米主炮即便在威力上也沒人們想象中的那么理想。
怎么說呢?因為定遠級305毫米并不是采用1880式的35倍徑炮管,而是采用舊式的25倍徑炮管,典型的短管炮。短管炮的劣勢是顯而易見的,它的初速跟射程都明顯不足。并且只能使用2.8的短倍徑炮彈,4倍徑的炮彈強行使用初速跟射程會進一步降低,而且有炸膛風險!
![]()
定遠復制艦的的主炮,可以看出炮管很短
因此,定遠級的305毫米主炮,其實際威力還比不上平遠號的克虜伯35倍徑260毫米炮!
有一典型的戰例,大東溝海戰中,日本西京丸號這一艘兩千多噸的由商船改裝的代用巡洋艦,被4枚305毫米炮彈命中(其中一枚產生爆炸),居然只受了一般性的創傷。雖然這跟北洋海軍炮彈的彈藥性能不佳有關,但305毫米主炮威力上的打折也是不爭的事實。
![]()
黃海海戰后,西京丸軍官生活艙的受損場景
定遠級作為一等鐵甲艦,火力為何如此不達標呢?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噸位太小。作為一等鐵甲艦,定遠級的單艦排水量只有七千多噸,顯得很不夠看。當時世界海軍的主流一等鐵甲艦已經突破一萬噸了,例如定遠級母型艦之一的英弗萊息白號,其排水量達到了11880噸,因此定遠級算是縮水版的一等鐵甲艦。
![]()
英弗萊息白號鐵甲艦
正因為噸位太小,艦體長度不夠,因此定遠級的305毫米主炮只能采用25倍徑的短炮管。
二、空間浪費嚴重。定遠級的主炮塔,以斜連的方式布置在艦體中央,為了給主炮預留充足的射界,導致一大片地方無法布置副炮,白白浪費空間。
甲午戰后,日本海軍在對鎮遠號的舷側加裝兩門6英寸副炮時,由于空間根本不夠,不得不另外建造了兩個凸出艦體的耳臺用來安放。
![]()
甲午戰后,經過日本海軍改裝的鎮遠號
小結:定遠級作為一等鐵甲艦,僅在裝甲防護上達到了一等鐵甲艦的要求;然而定遠級的火力投送嚴重不足,主炮威力也被打折,因此定遠級的火力遠遠沒達到一等鐵甲艦的應有水準!
(全文完)
參考書目:《北洋海軍艦船志》陳悅 著
《中日甲午黃海大決戰》陳悅 著
《甲午海戰3D圖鑒》吳欲賢 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