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銳,山東萊陽人,畢業于鄉村師范。1937年11月,加入陜北公學,1938年入黨,1961年晉升開國少將。
![]()
高銳從陜北公學畢業后,被分配回膠東根據地。早期,因無軍中經歷,主要從事軍中“教書”工作。在膠東軍政學校先后任教員、軍教股長、副教育長。
抗日戰爭中期,高銳從“教書匠”轉到一線部隊,先后任團參謀長,膠東軍區作戰科長、參謀主任。此時,膠東軍區司令員是許世友。高銳的軍師才干得到許司令認可和欣賞。許司令夸獎他“沒有知識分子的毛病,打起仗來和工農干部一樣不要命”。
抗戰勝利后,高銳任五師參謀長。他的才干得到發揮,解放戰爭,組建十三縱時,高銳提拔為三十七師師長。
高銳擔任師長后,他的軍事才干得到充分發揮。濟南戰役中,高銳奉命率部經一番激戰,一舉攻下外城。隨后,高銳指揮全師接連突破三道堅固城防陣地,經過反復爭奪終于攻破內城。戰后,中央軍委授予37師109團“濟南第二團”榮譽稱號。
濟南戰役后,高銳率領37師參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福州、廈門等戰役戰斗。37師屢立戰功,后來改編為31軍91師,駐守漳廈地區長達70年,是直接面對中國臺灣的一線部隊,為祖國統一大業枕戈待旦,成為解放軍王牌部隊。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高銳又被愛惜人才的葉劍英元帥點將調入軍事科學院工作,參與組織并主筆編寫了我軍第一部戰斗條令和三部共同條令,為我軍正規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60年代,高銳先后任蘭州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寧夏軍區司令員。1975年,他回到軍事科學院任副院長。
![]()
1988年,高銳退居二線。退休后,他致力于研究中國古代軍事歷史,完成了50萬字的《中國上古軍事史》,結合在部隊的工作經歷和戰斗經驗,以及當前軍事變革的需求,撰寫了《戰火冶煉》一書,為人民軍隊的現代化理論貢獻了一份“大禮”。
![]()
高銳將軍長壽,1919年3月出生,2016年10月16日逝世,享年97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