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運簽#
近日,國家航天局發布消息,天問一號環繞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機,成功觀測到星際天體阿特拉斯,這是我國航天器首次觀測到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此次觀測時,天問一號與目標天體距離約 3000 萬公里,是目前觀測該天體距離最近的探測器之一。
![]()
阿特拉斯于 2025 年 7 月 1 日由智利的巡天望遠鏡發現,是已知造訪太陽系的第三顆星際天體,沿著特殊軌道穿越太陽系。它可能誕生于銀河系中心的古老恒星周圍,年齡推測在 30 億到 110 億年之間,甚至可能比太陽系還要古老,攜帶的物質能幫助人類了解系外行星的成分和早期恒星歷史,科研價值極高。
從傳回的圖像能清晰看到,這個天體有著明顯的彗星特征,由中心的彗核和周圍的彗發組成,整體直徑達數千公里,科研人員還通過連續 30 秒拍攝的圖像制作出了它的運動軌跡動畫。
這次觀測任務的難度遠超想象。天問一號 2021 年 2 月就進入了火星環繞軌道,至今已經穩定運行四年八個月,原本搭載的光學設備是為了拍攝明亮的火星表面設計的。而阿特拉斯不僅距離遙遠,自身運動速度達到每秒 58 千米,相對于天問一號的運動速度更是高達每秒 86 千米,彗核直徑卻只有 5.6 千米,在火星軌道上觀測時亮度極低,比火星表面目標暗 1 萬到 10 萬倍,當前在地球上根本不具備觀測條件。
![]()
天問一號團隊從 9 月初就開始準備,反復進行模擬計算和仿真推演,根據天體的軌道、亮度、尺寸和探測器的性能,精心設計了成像策略,把高分辨率相機的拍攝能力發揮到了極限,最終成功克服了距離遠、速度快、亮度低、目標小的多重困難。
對此,有人感嘆太空星體無數,能精準分辨并拍到實在不易,“深空信號衰減那么難處理,NASA 都要靠中繼網,我們能獨立傳回照片太硬核了,這就是技術超車”。也有網友針對照片模糊爭議回應,“探測和觀測根本不是一回事,西方之前的探測只是通過電磁波計算出來的,不是真實的光學影像,中國這次是實打實拍到了”。還有人之前覺得 “幾個月前美歐就探測到了,中國才觀測到,有科技差距”,了解清楚兩者區別后才明白其中的技術難度差異。
據悉,天問一號拍到 3000 萬公里外的星際天體的照片是獨立傳回的,沒有依靠中繼衛星。天問一號本身具備直接與地球通信的能力,其攜帶的高分辨率相機拍攝到星際天體阿特拉斯的照片后,通過自身的通信系統將數據傳輸回地球。
雖然深空信號衰減嚴重,距離遙遠也給信號傳輸帶來了很大困難,但我國通過佳木斯 66 米深空測控站等設備,能夠捕獲并接收探測器傳來的微弱信號,建立起通信鏈路,實現數據的傳輸。在此次觀測星際天體的過程中,天問一號團隊還通過協同攻關,精心設計成像策略,將高分辨率相機拍攝能力發揮到極限,最終成功完成觀測并獨立傳回照片,這是我國航天技術的一次重要突破和展示。
這次成功觀測不僅讓人類獲得了星際天體的真實光學數據,更體現了我國深空探測技術的突破。它證明我國航天器的姿態控制、遠距離成像和數據傳輸能力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通過科研團隊的協同攻關就能實現。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從未停歇,每一次技術突破都在為解開宇宙奧秘添磚加瓦,而這種腳踏實地的探索精神,正是科技進步最堅實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