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杜麗娟 北京報道
根據新華社消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會議(COP30)將于2025年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亞馬孫雨林地區的帕拉州首府貝倫市舉辦。
此次大會恰逢《巴黎協定》達成10周年,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有162個國家代表團確認參會。根據官方披露,今年大會核心議題包括:《巴黎協定》承諾履行情況的全球盤點和新目標設定,為發展中國家適應和減緩行動動員資金,亞馬孫雨林保護及其資源可持續管理,以及將當地社區、原住民和熱帶生物群落納入氣候治理體系。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全球氣候治理已站在新的十字路口,COP30是推動《巴黎協定》全面實施的關鍵節點,將為氣候治理下一個十年指明方向。
此前,在9月24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中國宣布了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到2035年,全經濟范圍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爭做得更好。這是我國首次提出覆蓋全經濟范圍、包括所有溫室氣體的絕對量減排目標,不僅體現了我國基于產業實力的穩步提升,也展示了中國在世界舞臺的領導力。
安永大中華區ESG可持續發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表示,目前全球氣候治理已進入新的關鍵階段,全球氣候治理雖存挑戰,但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大勢已不可逆,在此背景下,實現氣候目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深化國際合作,為下一個十年的全球氣候治理創造條件。
生態環境部的信息顯示,十年來,中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戰略取得了顯著成就,構建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建成了全球覆蓋溫室氣體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電動汽車產銷量、新型儲能規模均居全球第一。中國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和發展,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低成本的方案。
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表示,中國堅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巴黎協定》體系規則;平衡推進減緩、適應、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談判成果;促進國際合作,營造氣候友好的國際環境。“未來十年氣候行動的力度有賴于國際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希望大會關注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高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成本的問題,為綠色低碳產品的自由流動創造良好的經貿環境,為通過國際合作實現《巴黎協定》目標創造有利條件。”夏應顯說。
對企業而言,如何在能源轉型、綠色金融和適應氣候變化中把握機遇,李菁認為,這既是挑戰,更是重塑核心競爭力的歷史機遇。“我們建議企業要將ESG戰略轉化為可持續的長期價值,以贏得切實的商業優勢與增長動能。”
(編輯:吳婧 審核:朱紫云 校對:張國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