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棄
歐盟談了18個小時,最后談出了一個“差不多得了”的氣候目標。90%的減排?聽起來挺猛。結果一看細則,原來其中有5%可以靠“花錢買別人的減排”來湊數。真是環保版“代跑”,你不減,我替你減,反正賬上數字好看就行。
說白了,歐盟這次的“勝利”,更像是政治上的止血,而不是氣候上的突破。大家表面上齊心協力,背地里卻是各打小算盤。波蘭、意大利、捷克這些國家一開始就不同意,說你這90%目標太狠,搞不好先減的不是碳,而是我們的工廠、飯碗和GDP。
![]()
于是,歐盟坐下來磨了十八個小時。十八個小時,談出了“碳信用額度”這四個字。聽上去挺專業,其實翻譯成人話就是“我們不想真減,就讓別人幫我們減”。法國、葡萄牙笑了,終于有臺階下;波蘭更高興,自己保住了煤炭和鋼鐵;荷蘭、西班牙和瑞典雖然嘴上說“這不行啊,目標太軟”,但也沒真掀桌子。畢竟,氣候目標要緊,歐盟團結也要緊。比起徹底談崩,退一步看起來更“成熟”。
可問題是,這種“成熟”,看起來像是在兜售理性,實則是一次高舉低放的妥協。歐盟曾經把自己包裝成全球環保的“燈塔”,喊得最響,姿態最高,結果現在在減排這件事上,竟然玩起了“靈活變通”。燈塔也得交電費,這就是現實。
這次妥協最刺眼的地方不是數字,而是邏輯。歐盟原本承諾,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2040年則要先減掉90%。聽上去是一場“綠色革命”的中途檢查,但現在卻被稀釋成一個打折版承諾。連路透社都忍不住吐槽:歐盟的工業排放目標,其實只剩下85%。剩下的,全靠“買買買”補上。
這哪是綠色革命?分明是“綠色賬本”。當然,歐盟的難處也不是沒道理。過去兩年,歐洲能源價格飆漲,俄烏沖突讓天然氣供應告急,工業企業哀嚎一片。德國的化工巨頭、法國的煉鋼廠、意大利的汽車公司都在同一個問題上糾結:環保很重要,但我先得活下去。
![]()
波蘭那句話其實戳中了要害:“我們不想破壞氣候,也不想破壞經濟,我們想同時拯救兩者。”這話聽著矛盾,卻是當下歐洲最真實的心聲。因為在能源危機、戰爭陰影、通脹高企的多重夾擊下,歐洲的“綠色理想”已經開始發燒。這次談判的讓步,恰恰反映出歐盟內部的裂痕:西歐國家還在談夢想,東歐國家已經在數賬本。對于波蘭和捷克來說,煤炭和重工業是飯碗;對于荷蘭和瑞典,綠色經濟才是未來。結果,大家都要一個“共識”,就只好談出一個四不像的目標——看起來環保,其實留了后門。
《金融時報》說得直白:歐盟怕自己在全球氣候外交上的“光環”被削弱。可問題是,這種光環本身就有點虛。要知道,歐盟內部的排放量雖然在下降,但它的消費和進口所造成的全球碳足跡,卻一點沒少。換句話說,歐洲的清潔天空,部分靠的是別國的污染代價。
這就是所謂的“綠色殖民”:我負責制定標準,你負責替我減排。而最尷尬的是,美國這次又不來湊熱鬧了。特朗普時代退出《巴黎協定》,現在又宣布不會出席COP30。本該扛旗的“老大哥”不在場,歐盟自然更緊張。為了維持面子,只能拿一個看似“團結”的協議應付一下。
丹麥氣候部長拉爾斯·阿加德那句“我們努力提供緩沖,使目標兼顧競爭力與安全”,看似理性,其實更像一張“免責卡”。你永遠可以用“社會平衡”“經濟壓力”這些理由,把理想目標往后拖一拖,再拖一拖。拖到最后,連自己都忘了當初喊的口號是什么。
![]()
歐盟的氣候議程,從理想到現實,正在經歷一次“降溫”。一邊說要拯救地球,一邊怕工廠倒閉;一邊喊著綠色未來,一邊偷偷推遲碳市場。就像一個立志減肥的人,先是立目標“半年瘦十斤”,最后決定“那就少喝點奶茶吧”。
這種“自我感動式環保”,聽起來熱血,做起來無力。尤其是在中國和美國的雙重對比下,歐盟的“氣候領袖”地位越來越尷尬。中國在新能源車、光伏和儲能領域一騎絕塵,美國搞《通脹削減法案》砸錢扶持本土產業,而歐盟還在爭論“能不能讓別人幫我們減5%”。
有分析說,歐盟這次讓步是“務實”,但在全球氣候博弈的舞臺上,“務實”往往意味著“退場”。因為這個世界記不住誰最理性,只記得誰最堅定。十八個小時的談判,換來的不是方向,而是一種疲態。一個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左右搖擺的歐洲,一個被工業焦慮、能源危機和外交壓力捆住手腳的歐洲,恐怕已無力繼續扮演那個“氣候英雄”的角色。
未來的路還長,但歐盟的這次“退一步”,已經讓世界看清了一個事實:氣候問題不只是科學命題,更是政治交易。而在交易桌上,連環保都要講價。所以,別再把這場會議吹成什么“歷史性突破”了。
更準確地說,這是歐盟的又一次“現實檢驗”:口號再響,也抵不過電價、飯碗和選票。至于那5%的碳信用額度,就像是一塊安慰劑,讓歐盟可以在文件上繼續當英雄,在現實里繼續喘氣。燈塔還亮著,但光,已經沒那么刺眼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