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王一】即將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將是30年來首次沒有美國高級代表參與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和重要的地緣政治參與者,美國的缺席一度引發國際社會擔憂,認為這將損害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但特朗普政府官員的缺席,對一些參會者來說反倒松了一口氣。
來自巴西的與會者6日對英國路透社表示,“沒有美國在場,我們實際上能夠看到真正的多邊對話正在發生”。美國《紐約時報》也指出,一些觀察人士對此感到欣慰,因為他們認為,特朗普政府對氣候議題的敵意已成為國際社會在全球氣候變暖合作上的障礙。
“我通常認為我們應該始終坐在談判桌上,”夏威夷州民主黨參議員布萊恩·沙茨說,“但如果我們只是坐在那里把談判桌掀翻,那我認為還不如不出現。”
COP30官網
《紐約時報》6日稱,特朗普政府不僅放棄了美國此前向全球作出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承諾,還施壓其他國家放緩應對氣候變化的步伐。美國與其他產油國一道,反對全球塑料公約,迫使歐洲放棄氣候法案,并阻止航運業征收首個全球碳排放費。9月在聯合國大會上,特朗普上演了一出荒誕的獨角戲,訓斥其他國家若不“擺脫這場綠色騙局,將走向失敗”。
法國前氣候談判代表、歐洲氣候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勞倫斯·圖比亞納表示,她對特朗普及其內閣成員反對歐洲氣候目標的“咄咄逼人程度”感到震驚。
報道指出,這促使一些人認為,沒有美國的干擾,本屆氣候變化峰會的談判或許會更順利。聯合國氣候大會的決議需全體成員國一致同意,這意味著任何一個國家都能阻止最終成果。一些觀察人士擔憂,若特朗普政府派代表團參會,可能會阻礙哪怕是微小的進展。
哥倫比亞智庫Transforma氣候外交方面的負責人亞歷杭德拉·洛佩斯·卡巴哈爾 (Alejandra López Carbajal)說:“我們真的很擔心美國代表團可能造成的潛在損害。”
2015年,包括美國在內的198個國家簽署《巴黎協定》并自愿承諾,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攝氏度之內,并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1.5攝氏度之內。
目前全球平均氣溫已上升約1.3攝氏度。科學家警告,每升高零點幾度,都可能使數千萬民眾暴露在更致命的熱浪、野火、水糧短缺和沿海洪災中。
面對嚴酷的氣候變化,歐盟委員會氣候行動委員沃普克·胡克斯特拉認為,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和重要的地緣政治參與者,美國缺席COP30是一個“分水嶺”,將損害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
胡克斯特拉表示:“我們談論的是全世界最大、最具主導地位、最重要的地緣政治參與者。如果這樣一個規模的國家說,‘好吧,我們要離開,讓你們其他人自己解決這一切’,這顯然會造成傷害。”他認為,美國的缺席將削弱全球氣候行動,并影響會議的氛圍。
他認為,自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以來,全世界共同采取行動,“設法擺脫了氣候變化最極端的情景”,“但如果不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仍將面臨嚴重的損害。”
但在圖比亞納看來,沒有美國人,世界其他國家也將堅持下去,“從現在開始,無論有沒有美國,我們都必須采取行動”。
![]()
巴西財政部長費爾南多·哈達德(左)與COP30主席安德烈·科雷亞·多拉戈在COP30籌備會上交談。 路透社
今年的COP30預計將有約140個國家的部長級官員出席,前兩天各國元首將發表講話,隨后展開為期兩周的談判。美國不僅未派高級官員,甚至可能連技術人員也不派出。特朗普早已表明,他無意出席此次會議,上任第一天他就簽署了再次退出《巴黎協定》的行政令。
對此,白宮發言人泰勒·羅杰斯回應稱,“特朗普總統不會為了扼殺其他國家的模糊氣候目標而犧牲美國的經濟與國家安全”。
不過,報道稱,大約100名美國地方官員計劃前往巴西參加COP30,傳遞出即便特朗普不參加,美國市長、州長和商界領袖仍然優先考慮氣候變化的信息。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紐森5日宣布將赴巴西貝倫參會,他在聲明中說:“當美國總統背棄人類與地球時,加州正簽署全球合作協議,以創造就業并減少有毒污染。”
包括GE Vernova、美國銀行、拜耳集團在內的多家大型企業也將派代表參會。美國商會全球能源研究所所長馬蒂·德賓(Marty Durbin)表示,盡管特朗普政府淡化氣候議題、退出協議,美國商界并未退出。
《紐約時報》稱,由于美國政府關門,一些民主黨議員可能自費前往,以可持續能源與環境小組的身份參與會議,其他一些共和黨參議員則被迫取消行程。
報道指出,美國官方代表團缺席氣候變化的會議,在共和黨歷屆政府中都尚屬首次。2001年,美國退出另一份應對氣候變化的《京都議定書》,但當時布什政府還是派代表繼續參與了后續的年度會議。甚至特朗普在2017年首次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后,仍派遣高級外交官出席聯合國氣候大會,至少在形式上維持對減排的“點頭”承認。
而如今,特朗普對氣候議題的排斥愈發強烈。他宣稱要讓化石燃料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并抨擊任何可能損害美國煤炭、石油或天然氣利益的政策。特朗普政府簽署的多項貿易協議,要求日本、韓國、歐盟等貿易伙伴購買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天然氣。
今年以來,美國阻撓了國際塑料生產上限的通過,反對歐盟要求企業披露環境影響的新規,還阻止了全球首個航運碳費出臺。美國官員甚至威脅支持該計劃的國家將面臨關稅報復,并事后吹噓自己發動了一場“全民參與的施壓行動”。
鑒于特朗普上任后發生的種種事件,一些人士表示,美國在此次COP30中的缺席或許是一件好事,讓其他國家在討論氣候行動時,不用擔心單一國家主導,可以更自由地交流。
開放社會基金會項目副總裁佩德羅·阿布拉莫維(Pedro Abramovay)對路透社說:“沒有美國在場,我們實際上能夠看到真正的多邊對話正在發生。”
阿布拉莫維指出,巴西總統盧拉近年來積極與中國、非洲、東南亞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就氣候議題進行互動,而不僅僅局限于拉美地區。盧拉5日分別與中國代表、芬蘭和歐盟領導人進行了一對一會談,6日計劃與英國首相斯塔默、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雙邊會晤。
“在許多人宣稱多邊主義已經死亡的時刻,”阿布拉莫維說,“我認為出現了一種新的多邊主義空間,這種多邊主義不是由強國自上而下施加給貧窮國家的,而是建立在平等對話之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