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當地時間11月4日,美國政府“停擺”進入第36天,這一數字正式刷新了2018年底至2019年初的35天紀錄,成為美國歷史上最長的一次政府停擺。
此時的美國,70多萬聯邦雇員拿著“白條”被迫上班、4200萬低收入者可能斷了食品救助、320萬旅客困在機場等延誤航班。民生困境已經擺到了明面上,但特朗普卻始終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難道他早就想好應對辦法了?
![]()
停擺36天民怨沸騰,特朗普為何不怕民眾混亂?
答案藏在特朗普團隊的“維穩算計”里。首先,他們早就挪用了國防備用資金,優先給軍隊、FBI、邊境巡邏隊這些強力部門發工資。
要知道,這些部門不只是管移民、搞海外軍事行動,更是維持社會表面穩定的“定心丸”——只要這些部門正常運轉,短期內就不會出現交通癱瘓、災害沒人管的大亂子。
![]()
美國國會大廈
就算是空管員、森林消防員這類關鍵崗位的人沒工資,也會被以“國家安全”為由強制留下工作,相當于用“強制上崗”堵住了系統性混亂的口子。這種“只保關鍵部門、不管普通民眾”的操作,讓特朗普有底氣對民生困境視而不見。
![]()
更關鍵的是,這次停擺“疼”的不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受沖擊最狠的是低收入群體、少數族裔和小微企業主,而他的票倉主要在中產階級白人,這些人短期內不會體會到“沒飯吃、沒工資拿”的苦。
不僅如此,共和黨還在社交媒體上刻意帶節奏,把混亂的鍋甩給“民主黨阻撓撥款”,甚至借停擺裁了1萬人,而且裁員名單精準瞄準民主黨支持者多的教育部、財政部。雖然民主黨已經起訴反對,但從效果看,這反而讓部分保守派選民更支持特朗普了。
![]()
從政治賬上算,特朗普覺得停擺是“低成本高收益”的買賣。一方面,他能靠“跟精英政客對著干”的形象拉民粹支持,副總統萬斯最近還說“停擺可能持續到11月下旬”,這話里的冷漠,正好幫他強化了“不在乎官僚、只在乎選民”的人設。
另一方面,皮尤研究中心11月最新民調顯示,就算特朗普整體支持率掉了2個百分點,他在共和黨初選中的領先優勢反而擴大到15個百分點,只要黨內基本盤穩,短期民怨對他來說根本不算事。
![]()
白宮早餐會不是“和解宴”
就在參議院第14次投票否決撥款法案的當天,特朗普突然說要請“關鍵人物”去白宮吃早餐。別以為這是輕松的聚餐,結合當前的僵局來看,這場早餐會其實是特朗普的“政治動員令”,藏著兩個明確目標。
![]()
第一個目標是“穩住自己人”。從公開信息能看出來,受邀的包括眾議院共和黨領袖斯卡利斯、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負責人、國防部副部長這些核心人物。
之前參議院14次投票失敗,已經暴露了共和黨內部的分歧。有些溫和派議員擔心民生問題影響自己連任,不想硬撐。特朗普想借早餐會施壓,用“2026年中期選舉要贏”的大局說服這些搖擺派,讓大家統一口徑,別讓共和黨陷入“自己人拆臺”的麻煩。
![]()
當地時間11月4日,美國參議院
第二個目標是“為選舉鋪路”。下次選舉越來越近,特朗普要把停擺包裝成“自己在對抗民主黨亂花錢”的正義之舉。早餐會上,他很可能會拋出“臨時救濟方案”,用這些“小好處”換選民好感;同時把民主黨罵成“破壞民生的罪人”,把眼前的危機變成自己的競選籌碼。這種“把危機當賣點”的操作,正是特朗普團隊最擅長的。
![]()
美國網友怒噴兩黨以民生為代價謀取私利
36天的停擺紀錄,早不是“沒錢辦事”這么簡單了,而是美國政治制度出問題的縮影。特朗普不怕混亂,本質是對普通民眾的困境漠不關心;白宮早餐會的精心安排,也只是兩黨博弈的又一場戲。只要兩黨還把民眾的福祉當談判籌碼,下一次政府停擺或許只是時間問題,而最后買單的,永遠是那些在生存線上掙扎的普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