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時節,通遼市科左后旗巴胡塔蘇木布日敦嘎查塔日根小組的3000畝水域熱鬧非凡。水面上,網兜起落間肥魚歡騰;岸邊,工作人員分揀裝筐忙不停,一張張笑臉勾勒出西遼河水滋養下,科爾沁草原漁業豐收的鮮活圖景。
這份豐收并非偶然。截至目前,通遼市漁業水域面積達33.8萬畝,水產品總產量7400噸、產值2.8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實現大幅增長。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通遼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不懈探索。近年來,通遼市投入2000余萬元推廣綠色養殖模式,打造4個規模以上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改造1935畝老舊池塘,讓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率超80%。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車間里,15000立方米的養殖水體中,南美白對蝦、匙吻鱘等特色品種長勢喜人,預計2025年底設施漁業產量將占養殖總產量的60%,昔日“靠天吃飯”的傳統漁業,正朝著集約化、智慧化方向轉型。
![]()
科左后旗巴胡塔蘇木布日敦嘎查塔日根小組:魚兒滿塘,喜獲豐收。圖片由市農牧局提供
打破地域限制,讓“內陸產海鮮”成為現實,是通遼漁業的一大亮點。依托蒙瓊合作“南苗北養”項目,成功攻克蝦苗淡化、繁育技術,在鹽堿地里養出了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科左后旗更是集中打造六大特色漁業基地,推廣“一水雙收”模式,全旗水資源利用面積從8萬畝擴至20萬畝,年總產值達0.87億元,越來越多漁民靠著“水里的寶貝”鼓起了腰包。
![]()
科左后旗巴彥毛都蘇木北阿布哈嘎查利用水泡子養殖海鱸魚。圖片由市農牧局提供
漁業興,文旅旺。每到寒冬,奈曼旗孟家段水庫的“冬捕節”熱鬧非凡,冰面下撈出的鮮魚吸引游客爭相搶購,這一場景曾被央視4個頻道連續報道;扎魯特旗紅旗漁場的致富故事登上《共富經》,讓草原漁業走進全國觀眾視野;“中國農民豐收節”上,“吃蟹大賽”“水產品展銷”等活動,讓通遼魚蝦蟹成了“網紅特產”。漁文旅的深度融合,讓漁業產業附加值節節攀升。
![]()
奈曼旗孟家段水庫冬捕現場。圖片由市農牧局提供
![]()
科左后旗巴胡塔蘇木伊和布拉格嘎查蟹塘迎來豐收。圖片由市農牧局提供
展望未來,通遼市已擘畫“十五五”漁業發展藍圖:持續開展水資源調查,聯合科研院校培育新品種,創建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區,發展冷水魚養殖。相信在西遼河水的持續滋養下,科爾沁大地上的“魚蝦蟹”將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活力,繪就更美的豐收畫卷。
來源 │通達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