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左景鑒已經八十八歲,腿腳不方便,他給上海市委寫信,提出想換一套低樓層的房子,左景鑒沒有提到自己是哪位人物的后代,也沒有說明和誰有特殊關系,這封信后來轉到他女兒左煥琛手里,當時左煥琛擔任上海市副市長,她在信上只批了“暫緩辦理”三個字,沒有人知道這封信還有誰看過,也沒有人了解左煥琛內心真正的想法。
左景鑒在1957年主動退掉上海的大房子,帶著全家搬到重慶,女兒留在上海住在單位宿舍,沒有依靠父親得到好處,他在重慶從事外科手術工作,培養出上百名醫生,退休后仍住在六層舊樓里,連祖傳的狐皮官袍也沒有賣掉,全部捐給紀念館,左景鑒說人這一生要積德,不能依賴祖宗留下的東西。
![]()
左煥琛當時負責上海的住房改革工作,老小區普遍沒有電梯,住房十分緊張,排隊等待的人非常多,如果為父親特批一套房子,就等于開了一個先例,后面其他人也會跟著來要求照顧,左煥琛沒有找人打招呼,也沒有動用職權,只在申請信上寫了一個“緩”字,這不是因為冷漠,而是擔心破壞規定,后來她兒子評教授沒有成功,左煥琛也沒有出面說話,丈夫和親戚也從來沒有因為她得到過任何特殊關照。
1997年春天,左景鑒在重慶去世,骨灰撒入長江,沒有留下墓碑,左煥琛將父親留下的三把手術刀、一塊舊懷表以及那封未獲批復的信件鎖進辦公室抽屜,鑰匙一直掛在左煥琛脖子上,從不示人,后來重慶改造老城區時,特意為左景鑒保留一個小房間,存放他的聽診器、病歷本和白大褂,照片中的左景鑒低頭做手術的模樣,和尋常醫生沒有分別。
從前那座洋房已變成陸家嘴寫字樓的地基,重慶的老房子也拆除了,但左家那句“不靠祖先、不靠權力”的話還在醫生圈子里流傳,2023年有年輕人自發組成學習小組研究左醫生的手術筆記,沒人提起左醫生是左宗棠的孫子,大家記得的是那個在手術臺上三小時不喝水、燈下認真工作的老人。
有人說左家太傻,明明可以走捷徑卻偏不選擇這條路,但我覺得這種所謂的傻反而讓制度更加穩固,2025年重慶一個區想用他名字命名一條道路,被家里人婉言謝絕了,他說生前不要名聲,死后也不該替他爭取這個名分,這件事聽起來很小,可在今天的社會里已經很少見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