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諸子百家”,如果你翻過相關(guān)資料,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也是“互懟”模式。
墨子、韓非都是一流的辯論大師,把儒家罵得很慘。老子倒是不懟人,但那種“以萬物為芻狗”的氣勢(本意是萬物平等),那格調(diào)就上去了。
但最終,儒家成了最大的贏家!
![]()
來自孔子博物館
孔子是一位思想家,在爾虞我詐的春秋時期提倡仁愛、友善、守禮重道,并且普及教育讓老百姓也能學(xué)到知識,這是非常可貴的。
但他的名聲被后代給拖累了!孔府最初只是孔子去世后的三間廟屋,非常簡陋,后人在此奉祀。
但自從漢代“罷黜百家,獨(dú)尊儒術(shù)”后,孔子的地位一路飆升,他的后代被歷代皇帝加封號。
從“奉祀君”到“文宣公”,再到宋仁宗封的“衍圣公”,這個封號一直沿用到民國時期,世襲罔替800余年。
而孔府,則興盛了2000余年。
![]()
能成為“古代第一家族”,除了孔子的光環(huán)加持,還有個特點(diǎn)就是:順勢而為。
從山東曲阜孔子博物館的這件文物,就能理解一二。
它全名叫“奉天誥命盒”,長44.7厘米,高41.5厘米,是木雕鎏金的材質(zhì)。用朱漆為底,以金漆繪制,通體金光閃閃。
底座是佛教風(fēng)格的須彌座,盒身雕滿了云紋和波濤紋,周圍刻了九條龍,寓意“九龍?zhí)熳印薄?/strong>
正面中間還有一塊藍(lán)底金字的豎匾,用滿漢兩種文字寫著“奉天誥命”!而它的由來,在當(dāng)年是非常隆重的。
![]()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孔子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承襲衍圣公,皇帝頒布圣旨正式敕封。
圣旨還沒送到,孔府就張燈結(jié)彩、鼓樂齊備。大堂正中設(shè)立香案供桌,安放奉天誥命盒,并提前備好裝圣旨用的袱筒。
孔憲培身穿朝服,乘八抬綠呢大轎在正南門等候接旨。排場比皇帝出巡也小不了多少。
赍奏官捧圣旨下馬后,再行三跪九叩大禮,把圣旨恭恭敬敬的放入盒內(nèi)。
![]()
孔府在當(dāng)時建筑規(guī)模非常大,占地240畝,擁有各類廳堂房間463間。
大門口那副著名的對聯(lián)“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出自紀(jì)曉嵐之手。
其中“富”字故意少寫一點(diǎn),寓意“富貴無頭”,“章”字一豎直通立字,寓意“文章通天”。
但歷史的記載更有趣,孔府真正立于不敗之地的是“適應(yīng)能力”,簡單說就是“識時務(wù)者為俊杰”。
![]()
1938年兩名日軍在孔府門前的赑屃上
北宋滅亡時,衍圣公孔端友就背著孔子像投奔南宋,這還好。
元滅金后,衍圣公孔元措又很快向窩闊臺示好,為其整理禮樂。
明朝對孔府恩寵有加,但清軍一入關(guān),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胤植就立刻向順治皇帝上了《初進(jìn)表文》。還率領(lǐng)族人率先剃發(fā),連掙扎一下都沒有!
晚清到民國時期,孔府還傳出曾供奉德國皇帝與英國國王的畫像,也曾與日軍接觸。他們似乎深諳一個道理:無論哪個政權(quán),都需要孔子這塊金字招牌。
![]()
當(dāng)然,孔子后代并非都是這樣,也出過很多賢名之士。比如反秦義士孔鮒、經(jīng)學(xué)大師孔安國、文學(xué)家孔融、抗清將領(lǐng)孔聞詩、抗日英雄孔昭同等。
但那個奉天誥命盒,就像衍圣公家族的一面鏡子。所謂“奉天”,意思是皇帝是奉天之命而來,而孔府這個圣人家族,則巧妙地依附于這種“天命”。
無論這“天”是來自哪一方勢力,只要誰能保證他們“天下第一家族”的地位,那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