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09 期
![]()
清·邊壽民《雜畫冊》
?蕭 平
邊壽民(1684—1752),名維祺,字頤公,又字漸僧、墨仙。號葦間居士,晚號葦間老民、綽翁、綽綽老人。江蘇山陽(今淮安)人。善畫花鳥、蔬果及山水,尤以畫蘆雁馳名江淮,有“邊蘆雁”之稱。其筆下之蘆雁,生動奇逸,極盡飛鳴、哺食、游弋之態,由此自稱其居曰“葦間書屋”。
該《雜畫冊》12頁,紙本設色、水墨,一畫一字。
圖一,寫桃花一枝,用沒骨法。對題云:“扁舟何處訪迷津,染翰風流寄此身。貎得小桃紅似錦,卻疑儂是武陵人。”
![]()
《雜畫冊》圖一
圖二,寫香蒲、艾草各一。題“天中呈瑞”。“天中”即端陽節,民間有以艾蒿草驅毒避害之俗。香蒲以色寫,艾草以水墨畫,皆夏日之物,寓祥瑞之意。
![]()
《雜畫冊》圖二
圖三,沒骨法寫雞冠花。花冠以硃砂色勾畫、點厾而成,輕重、枯潤,燦若雞冠。以汁綠色寫葉莖,紅綠對比,艷而不俗。
![]()
《雜畫冊》圖三
圖四,寫石榴。題“老蚌明珠”。以墨赭畫石榴,其形如蚌,露出榴籽如口吐明珠。枝以墨寫,數點綠葉,皆不經意。
![]()
《雜畫冊》圖四
圖五,墨筆寫扁豆、芋頭。以枯淡之墨,先勾勒,后皴擦,對物寫生。自題:“食籬豆者宜用蒸食,芋者宜用煨,豆宜秋涼,芋宜冬盡,煨宜夜半,蒸宜晡前。物得其時,味乃生趣,非老于山野,未易識其理矣。”
![]()
《雜畫冊》圖五
圖六,墨筆寫木瓜。自題:“溫潤同良玉,芬芳玉不如。投君意殊厚,不是望瓊琚。”《詩經》云“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此反其意而用之。與前圖相似,以干筆皴擦之法描繪物體,類乎西畫之素描,而不取光影明暗,是中國傳統繪畫一種表現物象的凹凸之法。
![]()
《雜畫冊》圖六
圖七,寫蘆雁、芙蓉。兩雁戲于水面,一昂首向上,一插入水中,蘆葦用墨寫,芙蓉以色畫。自題“蓉江滌羽”。
![]()
《雜畫冊》圖七
圖八,寫蘆蕩雙雁。自題:“荻渚連翩。”兩雁俯沖而下,動態一致,如翩翩舞姿,所謂“連翩”也。
![]()
《雜畫冊》圖八
圖九,寫澤畔雙雁,一前一后,相依相偎,一曲頸向天,一縮頸作息,顧盼有神。下垂蘆葉,濃淡兩層,用筆銳利,蘆花以散鋒點厾,似聞颯颯有聲。
![]()
《雜畫冊》圖九
圖十,寫蘆間雙雁。自題“沙溆鳴秋”。雙雁仰天而望。先畫蘆,后畫雁,穿插自然。
![]()
《雜畫冊》圖十
圖十一,寫蘆下雙雁。自題“煙浦修翎”。一漫步,一理羽,悠然自得。
![]()
《雜畫冊》圖十一
圖十二,寫水中雙雁。葦邊水中,兩雁并排游弋,一仰一俯,浮于水面。不畫水,而水自在矣。
![]()
《雜畫冊》圖十二
斯冊中,類乎沒骨寫意者四,以墨筆皴擦者二,蘆雁者六。其中用力最勤、享譽最高者則為蘆雁。其所居葦間書屋,蘆葦成片,往來候雁,停憩于葦間水際,啄食、游泳、飛鳴、起落。長期觀察接觸中,對其形體、動作、情態、習性皆了如指掌。因之筆下蘆雁傳神入化。
邊氏子溶,未傳其業,甥薛懷(1717—1804),字季思,號竹居,桃源(今泗陽)籍,居山陽,承舅法,傳之衣缽,畫蘆雁可亂真。
作 者 介 紹
![]()
蕭 平
別署平之、戈父。室名愛蓮居。1942年生于重慶,祖籍揚州。1963年畢業于江蘇省國畫院。曾任書畫鑒定之職于南京博物院十九年。1981年調江蘇省國畫院。
集書法、國畫、鑒賞、史論、收藏于一身。出版《蕭平書畫集》等作品集三十余種;《丹青論古今》《蕭平之書、畫、鑒、藏、論》等研究專著十三部。
現為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藝術學院、揚州大學、西南大學兼職教授。江蘇省美術館鑒定顧問,南京博物院鑒定顧問,故宮博物院客座研究員,江蘇省文史研究館書畫院院長,民進江海書畫會會長,中國收藏家協會顧問,江蘇省藝術品鑒定評估委員會書畫鑒定中心主任。江蘇省美學學會名譽會長,江蘇省書畫家聯誼會顧問,江蘇省政協書畫室顧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