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國書法大廈杯”隸書初評復評結束(評審側記)
![]()
今天隸書評審開始,共收稿3979件,其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作品531件。隸書評審由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及隸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韓少輝擔任組長,中書協隸書委員會副主任吳振鋒,副秘書長耿自禮,委員何來勝、崔勝輝、王增軍、李守銀以及安徽書協副主席石海松、范振海擔任評委。根據組委會的要求,每位評委評審前認真研讀了評審手冊,確保評審工作有章可循、標準統一。
![]()
![]()
大賽組委會汲取篆書組初評組織方面的不足,在網友的建議下對評審會場布置作了改進,給每組配監委、審讀、觀察、顧問各1人。同時,配專職工作人員1人,志愿者6人,對每組拍攝的鏡頭位置也做了優化,使評審現場井然有序。
![]()
上午對3448件非中國書協會員作品進行了評選,這些作品包括韓國和港澳臺作者的投稿。
![]()
總觀投稿作品以八尺為主,六尺、四尺、三尺的也有,章法形式多樣,最的大字在八尺整紙上寫的三言聯;小字如蠶豆,在四尺三裁上洋洋灑灑上千字。
![]()
初評時,評審組長韓少輝所說:“入圍作品數量沒有上限,只要是好作品都給再次參評的機會。”何來勝評委認為“入圍的作品在字法上必須要有出處,整體氣象要雅正。如果作品用紙顏色太艷,畫面不干凈,就被淘汰掉。”
![]()
初評流程依然是縱橫交叉評審,經過三輪篩選,最后入圍復評作品368件,入圍率為10.67%,下午與531中書協會員作品共冋復評。
![]()
下午復評分兩組進行,先評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的作品。從評審過程看,會員作品沒有什么優勢,出現了一部分自由體作品,甚至還有一些江湖體作品。
![]()
最后,進入終評的作品201件,占隸書總來稿的19.78%。這些作品取法漢碑、秦漢簡帛者居多,作者在章法布局、筆墨運用、紙張選擇等方面都匠心獨運。作品內涵豐厚,線質勁健凝練,氣息高古,具有雅正渾穆之正大氣象。(來源:青少年書法報 楊樹岳)
![]()
劉恒在接受《書法報》記者采訪時指出,本次評審中隸書投稿量遠超篆書,因此工作任務更重。他坦言,當前來稿中“展覽體”居多,面貌雷同,評委們需從中甄選相對優秀的作品。劉恒表示,在初評階段,由于作品基數龐大,且作者學習路徑相近導致風格相互影響,呈現出“千人一面”之感,評審過程難免單調,評委也易產生審美疲勞。他認為,隨著多輪淘汰后作品數量減少,諸如取法漢碑、漢簡、清人隸書等不同脈絡的風格將逐漸清晰。屆時作品將被懸掛評審,評委能更深入地進行文本閱讀與技法分析,細致打分;而直播的透明度,也將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到評審的深入與作品的差異。
今日(11.5)下午4點50分,經評審委員會評選,第二屆“中國書法大廈杯”書法大獎賽隸書組別的201件入圍作品已經評出。
明日(11月6日),隸書組將進入終評與審讀環節,屆時將從這200件入圍作品中,最終評選出40件入展及獲獎作品,首項評選篆書特等獎空缺,讓我們共同期待隸書大獎的產生。
直播預告(11月6日):
11月6日08:30-12:00(隸書終評)
11月6日14:30-18:00(隸書審讀)
(評審時間的內容安排,將根據評審工作實際情況而進行適時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