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四川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學術院長黃宗賢老師寫的這篇論文將作為2025年11月在成都舉辦的"獨步丹青"何哲生油畫展的展言。同時也將作為"獨步丹青"畫展畫冊的序文。
黃宗賢老師在百忙之中寫的批評文章"光色為詩"的論述給予了我對地域文化的表達和油畫藝術學術上的肯定,也正是我要繼續學習和努力的方向,更是給我的激勵和鞭策!
謝謝黃老師!
黃宗賢老師撰寫的論文全文如下。
——何哲生
前言
在當代中國油畫的璀璨星空中,何哲生先生的作品猶如一顆獨特的星辰,以其詩意的光色語言和深沉的人文情懷,給觀眾的心靈撒下了溫暖的光亮。何先生的畫作絕非簡單的視覺再現,而是生命意義的詩化表達——將巴山蜀水的靈韻、天地人的和諧與光色的律動,融匯成一幅幅充滿哲思與溫情的視覺詩篇。這本畫冊匯集了何哲生先生藝術生涯的精華,旨在引領讀者走進他那靜謐而邈遠的生命時空走廊,感受其藝術中那份撲朔迷離又生機無限的魅力。
![]()
山水
100X81cm油畫
2003年
一、詩畫人生:藝術精神的永恒編織
何哲生先生的名字天然帶有“形而上”的韻味,仿佛注定了他一生與藝術的不解之緣。他的藝術人生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數十年的歷程中,他始終徜徉在探索藝術真諦的原野上。品鑒他的油畫,宛如行走于云岫霧繞的山坳中,靜謐而深邃的空間里,每一筆都如視覺詩行,訴說著生命的故事,也是他不斷探索、不斷超越的精神之旅的生動寫照。
![]()
雲舒雲卷?話崑崙
1160x70cm油畫
2023年
何哲生的藝術經歷扎根于巴蜀文化的肥沃土壤,自幼受家鄉山水熏陶,他的創作從一開始就注入了地域的深情。何哲生先生出道很早,很年輕時候就入選了高級別的藝術展覽,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他以飽滿的激情,創作了眾多有影響力的作品。在藝術旅程中,他始終堅守對藝術的赤誠,將個人成長與時代變遷交織在畫布上。他的作品在整體上呈現出一種“有機整一性”,天、地、人在其中和諧共存,這源于他對中國傳統哲學中“天人合一”理念的深刻理解。在他的畫作中,自然元素與人文活動彼此不是孤立的部件,而彼此交織融合,構成生命共同體。這種整體觀照之眼,使他的藝術超越了簡單的風景寫生,升華為對宇宙秩序的沉思。
![]()
雲舒雲卷?話崑崙
2160x70cm油畫
2023年
藝術于何哲生而言,不僅是職業,更是精神家園的建構。他用畫筆寫下的深情視覺詩篇,充滿了對生命的禮贊和對時間的反思。在耄耋之年,他的作品愈發凝練,以朦朧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層疊,再現了巴蜀地區的雨霧氤氳,同時也隱喻了人生歲月的沉淀與升華。這些畫作中,撲朔迷離的意象,將觀者帶入一個邈遠的時空走廊,在其中感受生命的永恒與瞬息的辯證。何哲生的藝術人生因而成為一首無聲的詩,用光、色、形構吟誦出對存在的摯愛。
![]()
巴山蜀水
180x160cm油畫
2008年
二、溫情人文:地域與精神的深度共鳴
何哲生的油畫創作涵蓋了山水、花鳥、生靈等多個題材。這些題材的表現總是涌動著溫情的人文之脈,體現在對天、地、人關系的有機整一性探索中。他不僅是一個畫家,更是一個文化敘事者,用藝術重構家鄉的文化記憶,奏響巴山蜀水的深情禮贊。他的畫作是對蜀地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含情脈脈的歌吟,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一封寫給故鄉的情書。
何先生的畫作不僅再現了四川盆地的地理風貌,更賦予了它精神層面的象征,天、地、人共同演繹著生命的循環與和諧。通過柔和的色彩和流暢的筆觸,他捕捉人地互動中的微妙關系,傳遞出對土地深沉的眷戀與敬畏。這種藝術表達,是對現代化進程中鄉土記憶流失的一種補償,他用畫筆重構了一個詩意化的“原鄉”,讓觀者在視覺中重拾文化的根脈。
![]()
蜀韻長歌
180x180cm油畫
2010年
何先生的繪畫在空間的構造中,也延展著時間的維度,他的《蜀韻長歌》等系列作品,展現出對傳統的當代際會與時空整合。他在對古蜀文明的視覺重構中,將神秘符號與自然山水結合,營造出一種古老文明與當代精神相遇的超時空對話場域。這種處理不僅體現了對文化傳統之脈的尊重,而且賦予傳統以新的生命力,在當代得以重生。
![]()
憶故鄉·秋高氣爽
120x100cm油畫
2015年
何哲生的油畫,無論是山水、花鳥,還是高原風情,抑或巴蜀古韻,都是他對人生詩化的視覺表達。一切都融入迷幻的色彩中,真實與夢幻交織,仿佛自然萬物都浸潤著靈性。這種表達方式汲取了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寫意精神,但又融入了西畫的光色技巧,創造出蕩氣回腸、纏綿悱惻的靈暈。觀者在這些作品前,不僅能感受到美的愉悅,更能觸發對生命本質的哲思——何哲生用藝術證明了,油畫不僅可以寫實,更可以抒情,可以成為承載人文溫情的容器。
![]()
母乳
200x300cm油畫
2003年
三、光色情韻:生命的詩意抒寫
在繪畫本體上,何哲生先生展現了非凡的突破與創構才能,尤其在光色的運用上,他堪稱“光色的詩人”。他的畫作標識度極高,這主要源于他對形、色、光的整體把握——“逆光亮線”的獨創性手法,成為其藝術語言中最響亮的音符。何哲生是一個勤勉的藝術家,但更是一個充滿哲理思維而又感性敏銳的創作者,他的光色探索從未停止,在堅韌的獨守與探索中,終有了全新的突破。
![]()
圣殿
120x140cm油畫
2007年
光在何哲生的油畫中不僅是物理現象,更是生命的隱喻。他善于捕捉“逆光亮線”——那種在逆光條件下物體邊緣透出的璀璨光暈,這成為其作品的標志性特征。這種光線的處理,不僅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更賦予了作品一種神圣的氛圍。光在這里是色的塑造者和導演,何哲生通過對光的精準捕捉,讓色彩煥發出生機。他的色彩往往以自然為源,但又超越自然,融入主觀情感——溫暖的土黃、深邃的碧藍、柔和的灰紫,這些色彩既來自巴蜀地區的自然景觀,更來自他心靈的調色板,成為用色彩鋪寫的視覺詩篇。
![]()
神樹
120x140cm油畫
2007年
何哲生的色彩運用富有詩意,他強調“色由光生”,因此在創作中,光與色總是相輔相成。在系列作品中,陽光透過樹葉灑下的斑駁光影,被轉化為跳躍的色彩點線,整個畫面仿佛在演奏一首光色的交響曲。這種處理不僅體現了印象派的影響,更融入了中國畫中的“氣韻生動”理念,使靜態的畫面充滿了動態的律動。他的畫作在整一性中彰顯出豐富性:大面積的色塊統一而和諧,細節處卻充滿微妙的變化,如光影的流轉、筆觸的輕重,這些都折射出生命的節律——動與靜的平衡,瞬間與永恒的交織。
![]()
神山
120x140cm油畫
2007年
律動性的原野是何哲生藝術的另一大特色。他的畫作往往在煙嵐云霧中蘊含出山川自然的亙古靜穆,同時又流溢著靈動的美感。在霧氣籠罩的作品中,畫面似乎靜止,卻又在色彩的漸變中暗示著流動的時間。這種律動并非喧嘩,而是內斂的節奏,如同大自然的心跳,讓觀者感受到生命的內在張力。何哲生通過這種表達,實現了對光色主題的永恒探索——光不僅是視覺元素,更是情感的載體和哲學的沉思。他的突破在于,將西方油畫的寫實技巧與中國美學的寫意精神融合,創造出一種既國際又本土的語言,使油畫在當代中國煥發新生。
![]()
龍門山響水嗚泉
180x120cm油畫
2023年
![]()
四季奏嗚曲?暮秋
120x100cm油畫
2025年
結語:
何哲生先生的油畫藝術,是一場詩意的生命之旅,他用光色和形構編織了一個充滿溫情與哲思的世界。這本畫冊不僅展示了他的代表作,更邀請我們深入其藝術內核,感受那份對天、地、人的深情。他的作品超越了時空界限,將巴蜀的文化記憶與當代精神結合,為我們提供了一面鏡子,映照出生命的美麗與復雜。在何哲生的畫作前,我們不僅是觀者,更是參與者,共同漫步于那邈遠的時空走廊,聆聽光色的詩吟。愿這本畫冊成為一座橋梁,連接藝術與生活,傳統與未來,讓何哲生先生的藝術之魅繼續啟迪心靈,永恒流傳。
文/黃宗賢,四川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來源:何哲生工作室)
藝術家簡介
![]()
何哲生,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一級美術師,四川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四川美協油畫藝委會原主任,四川昆侖風景油畫研究會原會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